极度濒危的海鸟“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于今年2月再次出现在阿沙再也海岸,令人惊喜。
这种海鸟上一次在砂拉越出现已是一个多世纪前,因此此次目击引起了环保人士和鸟类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根据马来西亚自然协会古晋分会的新闻稿,中华凤头燕鸥在全球仅剩约50只成年个体,阿沙再也地区的这一发现占到了总种群的2%。这只中华凤头燕鸥是在一个由10到20只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组成的小群体中被发现的。
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的栖息地有所重叠,且体型特征相似。尽管它们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但中华凤头燕鸥稍小,身长约38至43厘米,而大凤头燕鸥的身长则为43至53厘米。两种燕鸥都有向后翘起的黑色帽子,且在非繁殖期,两者的前额均呈白色。
中华凤头燕鸥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及相关岛屿、台湾和韩国,并向南迁徙至东南亚沿海的温暖地区过冬,包括印尼的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的北达沃。
阿沙再也海岸位于峇哥-文丹湾,是马来西亚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该区域被认定为“重要鸟类和多元生物地区”(IBA)和“关键多元生物地区”(KBA),是全球濒危物种越冬的主要地点之一。马来西亚自然协会古晋分会强调,峇哥-文丹湾的生态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全球1%以上的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如中国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和大杓鹬(Nomenius madagascar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