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60岁男子因排尿时出现大量泡沫而就医,没想到竟确诊为罕见的「大肠膀胱瘘管」,导致肠道气体与排泄物渗入膀胱,引发感染。泌尿科医师戴定恩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这起病例,指出男子除了泡泡尿,还伴随尿液混浊、杂质与气体,经电脑断层扫描确诊肠道与膀胱之间出现异常通道。男子随后紧急住院治疗,所幸发现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戴医师解释,「瘘管」是指体内两个原本不相连的器官之间产生异常通道,可能因肠癌、感染或手术并发症引发。虽然此类病例并不常见,但极具风险,若未及时诊断处理,恐引发反复感染甚至败血症。他也强调,与医学中心合作建立完善转诊机制,有助于在黄金时间内掌握病情、展开治疗。
针对不少人关心的“泡泡尿”现象,戴医师进一步说明其可能原因。一般情况下,泡泡尿可能只是生理反应,如脱水、摄取高蛋白食物,或排尿水柱冲击较强,通常不具危险性。但若泡泡持续多日、难以消散,就需警觉可能是病理问题,例如肾脏病、蛋白尿或泌尿道感染,特别是若同时出现水肿、疲劳、尿液异味等症状,更应尽早就医检查。
他提醒,民众若出现以下状况,应尽快寻求专业评估,包括尿蛋白与肾功能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
生理性泡泡尿(一般无碍)
- 排尿水流过强:如同水龙头冲水,尿液冲击力大容易产生泡泡。
- 短暂脱水:水分摄取不足,尿液浓缩、蛋白浓度略高,可能出现短暂泡泡尿。
- 高蛋白饮食:摄取过多肉类、蛋、乳制品,可能短期增加尿中蛋白质。
病理性泡泡尿(需注意)
- 蛋白尿:若泡泡不易消退,可能与肾功能异常有关,例如肾丝球肾炎、肾病症候群、糖尿病肾病等。
-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中出现气泡,并伴随频尿、尿痛、异味等症状。
- 慢性病引发肾损害:糖尿病或高血压可能破坏肾功能,导致蛋白质泄漏至尿液中。
- 肾小管异常疾病: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或糖尿病性肾病,皆会引起持续性泡泡尿。

建议就医情况
- 泡泡尿持续超过数天不退
- 泡泡量增加且不易消散
- 合并症状如下肢水肿、疲倦、食欲下降
- 尿液颜色异常(血尿或颜色变深)
- 排尿时有灼热感、频尿或发烧(疑似感染)
泡泡尿虽常被忽略,但有时却是身体发出的警讯。及早检查才能避免延误治疗,确保健康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