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马发生一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致命车祸案件。受害者是一名年仅18岁的中学生,在等待大马教育文凭(SPM)放榜期间,不幸在自家公寓前的路段被一辆轿车猛撞身亡。涉事司机是一名越南籍女子,警方怀疑她在案发时酒后驾驶,导致死者头部重创,当场死亡。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该名女司机终于被控上法庭。

根据媒体报导,司机面对两项指控,皆援引《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44条文下的相关条款。这些条文主要针对驾驶者在酒精或毒品影响下失控驾驶,导致他人受伤或死亡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这类案件反映了酒驾问题在马来西亚的严重性。实际上,在本地法医部门接手的案件中,交通事故致死的情况最为常见。每当有类似死亡案件发生,警方会发出解剖申请,要求法医查明死因,同时也会抽取死者的血液和尿液,送往国家化学部门进行酒精与毒品成分检测。这一步骤显示,是否涉及酒驾,是警方调查重点之一。

近年来,因酒驾引发的致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发公众愤怒与担忧。为此,政府在2020年推动了《陆路交通法令》的重大修订,加强对酒驾的处罚。当时的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提呈修正法案,并在同年10月23日正式生效。

修法后,针对酒驾行为的定义和处罚均有所收紧。以酒精浓度为例,修法前允许的上限为:呼气中不超过35毫克/100毫升、血液中不超过80毫克/100毫升、尿液中不超过107毫克/100毫升。修法后,这些数值分别下调至22、50与67毫克,标准显著趋严。

若被警方要求进行酒测或提供样本,公众有义务配合。根据第45C(6)条文,拒绝或无合理理由不配合采样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面临最高6000令吉罚款及最多12个月监禁;重复犯错者,罚款上限提升至1万令吉,监禁最高两年。

修正法令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大幅加重了酒驾致死的法律后果。未修法前,相关罪行最高监禁为10年,最低3年,罚款则在8000至2万令吉之间,驾照吊销期限为5年;再犯者则吊销10年。而根据2020年修正后的法令,初犯的监禁年限提升至10至15年,罚款提高至5万至10万令吉,驾照吊销至少10年;若再次犯案,监禁年限提升至15至20年,罚款则为10万至15万令吉,驾照吊销达20年。

这起车祸的发生再次提醒大众,酒驾不仅危及自己,也可能断送他人性命。喝酒不开车,是每一位驾驶者最基本的责任。法律日趋严厉,而公众的安全意识也应随之提升。切勿让一时轻率,换来终生遗憾。

上一则新闻住院6天及手术费才RM202 诗巫华裔女:谢谢政府医院
下一侧新闻苹果公司“赶尾班机” iPhone等产品塞满5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