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实施全面关税后,投资者在周一持续抛售美元和新兴市场货币,纷纷转向日圆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资产。马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度跌至4.4808。
受全球股市震荡影响,马币兑美元呈现下跌趋势。根据《彭博社》行情,马币开盘报4.4350,随后跌势加剧,最低触及4.4808,截至下午6时报4.4775,较上周五的4.4335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马币兑新元的走势也出现波动,开盘后一度上涨至3.2945,但随后转跌,截至下午5时报3.3184,略高于上周五的3.3169。
避险情绪推动日圆走强
随着避险需求的增加,日圆大幅升值,尤其是在市场担心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全球影响下,美元兑日圆汇率下跌了1.2%,创下三周来的最低点。
三井住友银行(SMBC)亚洲宏观策略主管黄俊翔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市场正转向避险模式,导致澳元和其他货币受到压力。预计未来市场波动将加剧,脆弱市场将对任何新的发展作出反应。”
区域货币面临双重挑战
与此同时,区域货币普遍走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早盘交易中下跌至7.3165,为自1月20日以来的最低点。澳元兑美元曾一度跌至59.33美分,创下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然而,马银行的研究团队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市场的“膝跳反射”,但随着全球贸易战的发展,短期内外汇市场仍将存在交易机会。该行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对价值策略,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圆可能会优于人民币、越南盾、韩元、印尼盾、泰铢和菲律宾比索等一些亚洲货币。
长期展望
从长期来看,马银行预计高额关税和全球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将对大多数经济体(包括东盟)产生需求冲击。然而,由于美元可能会走低,利率也可能下调,这或能缓解亚洲货币面临的关税冲击压力。
“日本的货币政策偏差和日圆作为避险资产的优势将帮助日圆保持强势,而中国人民银行倾向于维持人民币的稳定,这有助于减轻对区域货币的风险。因此,凭借这些主要货币的市场动能,东盟货币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抵御非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