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众因不了解政府诊所或医院的药物退还程序,普遍选择将未使用的药物直接丢弃,造成巨大浪费。
由于政府提供的药物是免费的,不少患者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退还多余的药物。然而,实际上,即便是使用过的吸入器或纸板包装也可回收利用。
政府购药支出高 药物浪费问题严峻
根据药剂服务计划统计,从2015年至2023年,政府已投入232.5亿令吉购买药物。未使用的药物被丢弃,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专家:药物应退还 避免资源流失
职业健康及普通医学专家哈纳菲亚指出,患者若未使用从政府诊所或医院领取的药物,应将其投放至医疗机构的退药箱,而不是随意丢弃。
他接受马新社采访时表示,许多民众缺乏退药意识,导致药物被丢进垃圾桶、下水道,甚至冲入厕所,每年因此造成数千令吉的损失。
马来西亚的非传染性疾病(NCD)发病率较高,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症,患者通常会获得3至6个月的药物。但由于未能按规定服用,或因调整药方而更换新药,许多患者将剩余药物存放至过期,最终随意丢弃,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哈纳菲亚补充,若患者去世,其家属也应负责退还未过期的药物,以便医疗机构重新分配,帮助缓解国家药物短缺问题。
药物退还能防滥用 保障公众安全
他强调,退还药物不仅有助于资源优化,还能防止药物被滥用或误食,特别是避免儿童误服而引发危险。
他呼吁卫生部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退药机制的认识,同时在药剂柜台设立退药箱,以方便患者妥善处理多余药物。
“很多人并不知道政府诊所已设有专门的退药箱。此外,停车位紧张也让患者难以专程前往退药。因此,政府或许可考虑在医疗设施外设置退药箱,让患者能随时退还药物,并在每次发药时提醒他们。”
药物处理不当 恐引发环境污染
根据国家安全理事会网站,急性或轻症患者的药物费用每周约5至40令吉,而慢性疾病患者的每月药物开销可高达400令吉,具体取决于治疗方案及药物种类。
公共卫生专家拿督再纳阿比丁警告,随意丢弃药物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尽管药物废弃物并非环境污染的唯一来源,但若处理不当,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可能污染水源,影响水生生态,进而危害环境健康。”
他指出,卫生部已制定专门的药物处置程序,包括焚烧及隔离有害物质,以降低环境影响。公众应积极配合,确保药物被妥善回收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