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专家会议3月31日公布「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最新灾害预测,震源范围可能横跨东海至九州外海,最严重情况下恐导致29.8万人死亡、235万栋建筑全毁。
本次报告首次纳入「半断裂」(半割れ)地震的可能性,指出地震可能分阶段发生,甚至引发二次强震,进一步恶化灾情。
「半断裂」地震恐加剧灾害
据《每日新闻》报导,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解释,南海海槽的震源范围广阔,从静冈县外海延伸至宫崎县外海,是一条极长的东西向地震带。
- 「全断裂」(全割れ):整个区域同时断裂,引发大规模强震。
- 「半断裂」(半割れ):地震先发生在东侧或西侧,相隔数小时到数年后,另一侧才发生强震。这种情况将影响灾后救援,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损害。
报告预测,最严重情况下,东侧与西侧可能相继发生规模8.7与9.0的强震,加大灾害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半断裂」更常见
报告指出,过去300年内,南海海槽地震的「半断裂」发生频率远高于「全断裂」。
- 昭和东南海地震(1944年) → 南海地震(1946年),间隔约2年。
- 安政东海地震(1854年) → 安政南海地震(1854年),间隔30小时。
- 最后一次「全断裂」发生在1707年的宝永地震。
「半断裂」模式的潜在威胁
专家警告,「半断裂」模式可能导致:
- 同一地区遭遇两次强震,幸存建筑物在第二次地震中倒塌风险更高。
- 地震时间拉长、影响范围扩大,增加救灾难度。
- 短时间内的第二波强震,使救援行动更复杂,可能造成更高伤亡。
日本政府调整防灾策略
日本政府已根据最新灾害预测,调整防灾政策,各地方政府被要求为最坏情境做好准备,包括:
- 强化防灾演练,提高民众避难意识。
- 增加救援物资储备,确保灾后能迅速提供援助。
- 推动更严格的建筑耐震标准,减少建筑物倒塌风险。
专家强调,在面对「半断裂」可能带来的连续强震,提升建筑耐震能力至关重要,唯有提前准备,才能降低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