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一名女子驾驶时不仅拒绝让路给另一名男司机,还愤怒地做出“中指”手势,行为极具挑衅性,引发关注。
事后,男司机选择报警处理,而警方也随即发布通告,寻求该女司机协助调查。
为何竖中指被视为侮辱?
竖中指的手势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古希腊,它被称为“κατάπυγον”(katapygon),象征男性生殖器,带有性羞辱的含义。古罗马人则称其为“digitus impudicus”(无耻之指),同样用于羞辱或挑衅他人。
此手势的形状象征男性生殖器,而其余弯曲的手指象征睾丸,通常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在全球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粗鲁、侮辱性或挑衅的行为。
在我国,竖中指同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及具有侮辱性的手势,并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如何规范竖中指行为?
竖中指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境,可能涉及以下法律:
1. 侮辱或挑衅行为
📌 《刑事法典》509条(意图侮辱他人的手势或言语)
- 任何人若以侮辱贞操的意图做出手势、言语或展示物品,可被判处最高 5年监禁、罚款,或两者兼施。
📌 《微罪法令1955》14条(侮辱性或无礼行为)
- 若在公共场合使用侮辱性手势,可能面临 最高100令吉罚款。
2. 交通规则(驾驶时竖中指)
📌 《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
- 42条(鲁莽或危险驾驶)
- 若因挑衅行为引发危险驾驶,可被判 最高5年监禁,罚款 5000至1万5000令吉,若再犯,监禁最高 10年,罚款 1万至2万令吉,并吊销驾驶执照至少 2年。
- 43条(粗心驾驶)
- 若驾驶时未给予适当注意,罚款 4000至1万令吉,并可能 监禁最高12个月。
3. 网络行为(社交媒体比中指)
📌 《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233条(不当使用网络)
- 若在网上竖中指并发表侮辱性言论,可被判 最高1年监禁、最高5万令吉罚款,或两者兼施。
竖中指虽是一种常见手势,但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触犯我国刑事、交通及网络法律,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任何涉及侮辱、挑衅或危险驾驶的行为,均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民众应时刻保持冷静,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