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地质学院主席阿都拉昔接受《马新社》访问时指出,尽管马来西亚并不处在主要板块碰撞带上,因此降低了发生大地震的风险,但近数十年来,国内某些地区仍发生数次小规模地震。

“地震的位置和震级都很难预测,地震风险确实存在,比如武吉丁宜曾发生里氏3.8级的地震。不过,目前大马半岛的地震风险较低。若我们说完全没风险,那是不对的。地震等天灾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但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沙巴地震风险高

“沙巴的地震风险较高,因为靠近活跃地震带,沙巴发生地震通常是因为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断层运动而引发。”

根据历史,我国曾发生强震,尤其沙巴在1923年、1958年、1976年和2015年曾发生里氏6.0级至6.3级的地震;在砂拉越,亦曾在1994年发生5.3级的地震。

大马半岛亦曾发生数次地震,震中位于彭亨州武吉丁宜、登州肯逸水坝、森州瓜拉庇劳,以及霹雳州曼绒和天猛莪,地震级数皆介于1.6级至4.6级不等,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5年、1987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

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发布沙巴地震风险图,其中红色是高风险地区。(档案图)

新建高楼可抗震

同时,大马土著承包商协会主席拿督阿兹曼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大马几乎所有新建的高层建筑皆是采用抗震材料和设计所建造。

他说,政府通过马来西亚标准局制定了抗震建筑规范,包括欧洲规范8:抗震结构设计—第一部分:一般规则、地震作用和建筑规则。

他解释,欧洲规范8强调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使用弹簧隔离器,使住宅建筑、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能够将其地基与地面运动分离,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地震期间结构倒塌的风险。

上一则新闻男子带妻儿外出用餐1小时 回家惊见“住家变暗”不对劲
下一侧新闻竖中指被视为侮辱 恐面临4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