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中国成都生活了8年的创业者Rocco,创办了“8点以后”平台,专门售卖“剩菜盲盒”,以实惠价格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一新兴消费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什么是“剩菜盲盒”?

据《封面新闻》报道,“剩菜盲盒”并非指食客吃剩的饭菜,而是商家将临期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以随机组合的方式打包出售。许多商品价格仅为原价的30%至40%,甚至更低,因此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Rocco表示,目前平台仅在成都运营,每天成交的盲盒订单已超过2000份。

从环保到创业:减少食物浪费的契机

Rocco最初在工作中发现了食物浪费的严重性,于是萌生了推出“剩菜盲盒”的想法。他与合伙人Emma长期从事环保相关工作,致力于帮助学校、公司和社区减少碳排放。

“2020年,我们在为成都某五星级酒店进行废弃物核算时发现,该酒店每周丢弃的食物在800公斤至1200公斤之间,而这些食物仍然新鲜、完全可食用。”Rocco回忆道。

“食物浪费在许多餐饮场所已成为常态。”Rocco指出,食物生产、运输和处理的整个链条都会产生碳排放,而被丢弃的食物更会释放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减少食物浪费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环保问题。”这也是他与Emma创办“8点以后”的初衷。

如何购买“剩菜盲盒”?

“8点以后”主要与面包店、便利店、超市、酒店等合作,用户可在平台浏览每日推荐的盲盒商品,或在地图上搜索附近的剩余盲盒,选择到店自取或配送服务,并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领取。

食品安全争议:低价诱惑背后的隐忧

尽管“剩菜盲盒”因低价和减少食物浪费受到欢迎,但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表示担忧。

一些商家在食品日期标注上不够清晰,甚至可能出售品质存在隐患的食物,影响消费者健康。此外,盲盒商品实行“不可退换”政策,使得消费者在遇到质量问题时维权难度较大。

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Rocco表示,他们与商家签订了协议,明确规定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标准,以确保售出的食物符合安全要求,同时避免二次浪费。

“剩菜盲盒”究竟是低价美食的新机遇,还是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这股新消费潮流仍在发展,未来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仍有待观察。

上一则新闻4月份有4天公共假期 耶稣受难日仅限东马
下一侧新闻不戴国旗徽章会否受罚?教育部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