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坑洞夺命事件一再发生,让人们在悲痛之余,也不禁愤怒地质问:“我们的道路到底怎么了?”
雨季变“夺命季”,马路成“杀人陷阱”
我国的道路质量实在令人堪忧,尤其是雨季,坑洼遍布,特别是摩托骑士,更是随时面临死亡威胁。最近发生在柔佛的兄弟骑士丧命事故,再次印证了道路坑洞的致命性。
这起悲剧中,17岁与16岁的两名兄弟,在上学途中骑摩托车撞上坑洞,失控摔倒,当场死亡。
这不是第一起,也绝不会是最后一起。每当生命消逝,人们的愤怒与悲痛总会被唤起,但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非要等到人死了,政府才会紧急行动?
政府“亡羊补牢”,但问题根本未解
事故发生后,工程部长亚历山大立即指示特许公司:
✔ 3小时内临时修补
✔ 24小时内永久修复
✔ 加强道路巡查
部长的迅速反应固然值得肯定,但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这些紧急修补,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还是只是敷衍了事,等下一场悲剧发生?
我们早已见惯了“修了又坏,坏了再修”的循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完全无法根治道路问题。
烂路何止“天灾”? 施工质量、监管不力才是主因!
道路坑洞的形成,绝不仅仅是天灾造成。施工材料不过关、施工质量低劣、维护不力才是问题的根本。政府虽规定联邦道路的坑洞必须在一天内修补、三天内永久修复,但现实是——
❌ 修补速度慢,等不及的生命早已消逝
❌ 修补质量差,刚补好的路,一场雨后又变回“坑坑洼洼”
❌ 维护缺乏监督,补了等于没补
更糟糕的是,现有的道路损坏投报系统极不方便!司机要提交投报,必须附上照片,但在行驶中停车拍照极不安全,导致许多坑洞问题无法及时上报,修补工作一拖再拖。
要补的不只是路,更是政府的责任感!
政府和相关单位必须痛定思痛,吸取这场悲剧的教训,采取切实、彻底的道路安全改革,而非亡羊补牢。
📌 加强道路施工监管——严查施工质量,避免偷工减料
📌 提升修补效率——设立更有效率的快速响应机制
📌 优化投报系统——简化投报流程,让民众能更便捷地反映道路问题
📌 定期道路检测——主动排查潜在危机,而非等到意外发生才修补
道路安全,不应该只在事故发生后才成为焦点。政府有责任确保每一条道路都处于安全状态,而不是让人民的生命来“试坑”!
只有真正落实道路安全改革,我们才能避免更多无辜生命,因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