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银行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国人(61%)表示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拿出1000令吉现金,比2021年的47%显著增加。这一发现凸显了国人应急资金不足的问题,尽管在其他方面财务状况略有改善。
财务韧性略有提升
根据国行发布的《2024年报》数据显示,若收入突然中断,约37%的民众能够支撑至少三个月的生活开销,较2021年的36%略有上升。然而,整体来看,面对突发状况时,许多人依旧难以迅速筹措现金,反映出家庭财务规划存在不足。
债务压力有所缓解
调查显示,国人的负债压力略有改善,目前仅26%的人表示负债过重,相较2021年的30%有所下降。负债压力极大的群体也从14%减少至12%,其中以年轻人居多,主要因难以管理学贷和私人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零工经济者面对更大财务压力
零工经济从业者的财务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由于需要偿还汽车、房屋和信用卡贷款,且收入波动较大,这类群体普遍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长工时与不稳定的收入,让许多人难以平衡生活开销。
求助渠道仍显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负债沉重的大马人愿意讨论财务问题,但大多数人依旧选择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帮助。向信贷谘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或注册理财师求助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的人数依旧较少。
退休规划意识提升但仍存隐忧
退休财务规划方面,31%的大马人担忧晚年生活开销,相较2021年的27%有所上升。雇员公积金(EPF)依旧是最受欢迎的退休储蓄策略,54%的国人依赖EPF养老,较2021年的41%显著提升。然而,50岁以上人群对EPF的依赖度下降至36%,转而依赖投资产品、子女支援或继续工作。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财务挑战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长期财务规划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年长者依赖非正式收入来源的趋势表明,若不及早规划,年轻一代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财务挑战。
虽然国人的金融知识水平有所提升,但面对生活成本上升、收入不稳定及数码化带来的新挑战,个人财务管理能力依然受限。
金融教育与财务素养提升
国行在2024年进行的《财务能力与包容性调查》(FCI)显示,大马人的整体金融素养指数(MYFLIC)为59.1点,略高于2021年的59点。虽然金融知识分数提升2.7点,达到62.9点,但金融行为指标却下降2点至59.9点,态度指标也下滑至54.4点。
尽管国人对金融产品有基本认识,如贷款利息的计算方式,但对于复杂的金融概念,如利率变化对贷款利息支出的影响,理解程度依旧有限。这导致整体财务行为指标从2021年的61.9点下降至2024年的59.9点。
未来展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与应急储备
随着数码化进程加速及金融产品种类日益复杂,金融教育和财务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国行呼吁金融教育网络(FEN)与相关利益方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帮助国人增强财务决策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储蓄习惯和风险意识,将有助于提高个人财务韧性,减少突发状况下的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