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癌被称为「癌王」,确诊时多已进入晚期,存活率极低。最新研究发现,高达62% 的胰脏癌患者患有「脂肪胰」,这一比例是正常人的6 倍。专家警示,6 类人群最容易形成脂肪胰,应特别注意预防。
脂肪胰与胰脏癌关系密切
禾馨民权健康管理诊所院长林相宏指出,脂肪肝在台湾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有,而脂肪胰的盛行率也高达 16%。研究发现,过多脂肪细胞会增加体内的促炎因子,降低抗炎细胞因子 IL-10,使细胞缺氧,进而癌化,大幅提升胰脏癌风险。
此外,脂肪胰与糖尿病、BMI、慢性胰脏炎息息相关。日本学者 Yamazaki 也提出假说,胰脏疾病多源自胰脏内过多脂肪,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还可能引发急性与慢性胰脏炎,最终发展成胰脏癌。
哪些人是高风险族群?6 类人当心!
林相宏表示,脂肪胰的形成与脂肪肝类似,缺乏运动、饮食过于油腻都会导致脂肪堆积。而胰脏比肝脏对脂肪更敏感,胰岛素阻抗升高后,容易引发糖尿病,研究显示一半的脂肪胰患者都有糖尿病。
⚠ 容易形成脂肪胰的 6 类人可分为两大类:
🔹 代谢症候群相关
- 腹部肥胖
- 高血压
- 高血糖
- 三酸甘油酯偏高
- 高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偏低
🔹 酒精相关
- 长期饮酒者:酒精会导致胰腺细胞被脂肪细胞取代,提高脂肪胰风险
脂肪胰难检测 但可逆转!
相比脂肪肝,脂肪胰的检查更困难。林相宏指出,肝脏可透过超音波轻松检测,但胰脏因位置深层,需借助内视镜超音波、断层扫描(CT)或磁振造影(MRI)检查,其中内视镜超音波能提供最清晰的胰脏结构细节。
✅ 如何逆转脂肪胰?
- 控制体重,减少醣类摄取(避免含糖饮料、精致淀粉、过甜水果)
- 多吃原型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取
- 戒酒,减少油腻饮食
- 培养规律运动习惯
肥胖是脂肪胰的主要高风险因子,改善生活习惯才是预防胰脏疾病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