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句谚语说:“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No umbrella child must strive to run)。这句话的含义是,当大雨倾盆而下,而你手中却没有雨伞时,必须做出选择:是拼命奔跑,还是在雨中漫步?那些从零开始,最终成为亿万富豪的华裔企业家,正如这些没有伞的孩子一样,奋力向前奔跑,奔向那片自由的天空。
正因为没有伞,没有辅助的拐杖,加上一些教育政策的限制,华裔子弟往往比其他族群更加努力读书。我们深知,受到本地大学固打制度的影响,华裔子弟要争取大学名额异常激烈。进入本地大学并非易事,而能够选择心仪科系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获得高学历几乎只能听天由命,系统分配什么科系,就只能接受什么科系。
多数华裔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没有背景支撑,也没有雄厚财力,更没有进入大学的捷径。因此,想要进入本地大学,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以优异成绩正当地跨入大学的大门。然而,经历两年的艰苦备考,最终能否顺利进入大学,谁也无法保证。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华裔都如同你我一般,犹如在大雨中奔跑的孩子。我们并不特殊,因为没有伞可依仗,我们只能不停地奔跑。上一代人吃尽苦头,更加拼搏,只为下一代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许多华裔朋友终其一生节衣缩食,辛勤工作,只为让子女取得高学历。父母在经济和生活等方面付出了一切,绝非因为他们有能力负担私立大学的学费,而是因为作为国民,争取进入本地大学的机会,早已被固打制度阻断。
如果总是为某些人提供雨伞、拐杖或轮椅,让他们可以在雨中安然漫步,那么在这种舒适区里,他们何须选择奔跑?在习惯安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终究难以回归拼搏的姿态,也永远无法体会成功是由汗水与泪水交织而成的道理。
而那些没有保护伞、却选择奋力奔跑冲向终点的孩子,靠的是自强不息与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如同在暴雨中奔跑的孩子,唯一的优势便是不停奔跑。唯有不断前进,才能改变命运,攀上人生的高度。然而,这一切的“自强不息”不应被视为继续实行固打制度的合理借口。
若国家真正追求公平的全民教育,旨在缩小族群之间的经济差距、帮助贫困者摆脱赤贫,除了学术成就之外,还应从贫富差距的角度出发,而非以肤色或族群作为依据。应当让每个族群中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毕竟,并非所有华裔家庭都是富裕的,即便有人富裕,那也是靠艰辛奋斗换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