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潮流,而直播带货更是风靡网络。凭借网红和名人的个人魅力,粉丝经济似乎成了赚钱的捷径。
然而,直播带货乱象频发。一些网红将粉丝当成“韭菜”或“水鱼”,与不良商家串通,通过虚假宣传和劣质产品牟取暴利。原本应带来便利的带货,却逐渐演变成“带祸”。
盲目追捧:掉入网红带货陷阱
网红带货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陷阱。盲目追捧和失去理性的消费者,最终可能成为网红饭圈中的“韭菜”和“水鱼”,后悔已来不及。
不少网红依靠颜值和花言巧语吸引流量,却难保推销的产品货真价实。若一味沉迷于网红直播,囫囵吞枣地下单购买,极易中招,购买到质量堪忧的商品。
专家光环:真假难辨
许多网红自称是某领域的专家、大师或达人,实际上却是“半桶水”冒充专业人士,甚至毫无专业背景。这些人通过虚假宣传包装自己,坑害消费者而毫不愧疚。
出事后甩锅:谁来负责?
一旦带货产品出现问题,许多网红往往推卸责任,声称自己只是推销员,让受害者自行联系厂家。如此一来,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消费者则陷入维权困境。
网络购物:风险与隐患
网红推销的产品多为虚拟展示,缺乏实物体验,真假难辨。货不对板、信息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购物风险大大增加。
如果遇到问题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售后维权难度极大。有时甚至需要求助议员或媒体才能得到关注和解决。
虚假宣传:严重误导公众
相比实体店铺,网络购物监管相对宽松,一些网红肆无忌惮地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明星和网红在赚取高额代言费的同时,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推广医药和美容产品时,绝不能轻易甩锅。
网络诈骗:触目惊心
根据报道,每年因网络诈骗损失的金额高达540亿令吉,占GDP的3%。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还未包括未揭发的案件,难道马来西亚真的成了老千诈骗集团的天堂?
理性消费:远离带货陷阱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保持理性,不要轻信网红和明星的宣传,更不要盲目追捧和跟风下单。时刻警惕虚假广告和带货陷阱,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