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如同沉疴宿疾,一层层堆积,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腐败的蔓延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由个人贪欲逐步扩散,直至影响整个体制。正如《大学》所言:“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贪污带来的危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波及各方,难以清除。
安华深知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深蒂固。早在1996年,他在《亚洲文艺复兴》中就明确指出,贪污不仅仅是金钱交易或权力滥用的问题,更是系统性病灶,包括垄断权力、裙带关系和任人唯亲,这些都是极大损害社会成本的行为。
在书中,安华借鉴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教训。他推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称其在改革过程中严厉打击腐败根源,尤其痛恨“苛法”和“劣官”这两大腐败温床。同时,他引用伊本·赫勒敦的观点,认为腐败往往源于统治阶层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这种深刻的剖析,显示出安华对腐败问题的透彻理解。
尽管腐败自古以来便如阴影般伴随人类历史,安华依然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他在《亚洲文艺复兴》的〈人性化经济〉篇章中坦言:“腐败问题自人类有史以来尤然已久,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消除。”但他坚信,这绝不能成为打击腐败不力的借口。
安华提出的应对之道,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说教和政策口号,主张通过全面的社会和法律改革,将贪污群体的主要成员在具诚信和道德勇气的司法体系中起诉和审判。同时,他强调财政管理的严谨性,呼吁建立明确的社会议程,并对环境保护怀有深切尊重。面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他明确指出,这些并非单纯的天灾,而是人类贪婪对自然界的反扑。
近年来,各州接连发生的水灾,正是人类贪婪的恶果。早前有报道揭露,中央拨款用于水务管理的资金,仅有40%真正投入治理,其余款项被层层瓜分,私吞入囊。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够有效治水?灾害频发,根本原因昭然若揭。
马来西亚自古便是黄金半岛,资源丰饶,独立后国库更是充裕,财政开支一向大手笔,官联公司亏损也有国油支撑。然而,这种挥霍无度的日子终将走到尽头。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华领导下的政府正面临巨大的考验。在接下来的三年任期内,他是否能以坚定的政治意志打破贪污积弊,扭转局势,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