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9任前首相拿督斯里伊斯迈沙比里的4名前幕僚,因涉嫌贪污及洗钱被逮捕。反贪污委员会在他们的住所查获总值约1亿7000万令吉的各国货币现钞,以及约16公斤、价值近700万令吉的纯金条。伊斯迈沙比里本人也被列为嫌疑人,需接受反贪会的录口供调查。
目前,反贪会仍在对此案进行调查,尚未有最终结论,我们只能静待官方进一步公布的调查结果。然而,这一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大马第6任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2020年因贪污罪名成立的案件。放眼亚洲政坛,类似事件并不罕见,如印尼前总统苏哈多、菲律宾前总统马可斯、台湾前总统陈水扁、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等,都曾因贪腐案件身陷囹圄。这似乎成为了亚洲多国领导人任内的一种通病。
孟子曾言:“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懂得权衡轻重,理清事务的优先级,专注于重要而正确的事,而非贪恋眼前利益。通俗来说,就是“干该干的事,而不该干的别干。”同样的道理在领导者身上尤为重要,作为国家领导人,必须坚定原则,清楚哪些事情该积极推进,哪些事情坚决不能触碰。
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意思是,如果无法与坚守中庸之道的人同行,也应与进取激进者或谨慎保守者为伴。激进者积极进取,而保守者则坚守底线。作为一国之长,必须在推动改革时勇于进取,但也要在原则底线上保持克制,绝不能因一时贪念而踏入歧途。
如今,前首相沙比里贪污案件的曝光,正好印证了“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这句话的深意。人在面对利益时,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好处,却忽视潜在的风险,就像鱼儿只看到饵食,却未察觉藏在其中的钓钩。作为国家领导者,理应深知贪污的严重后果,但终究难敌贪欲,最终落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正如中国古话所言:“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在追求财富和权力时,如果过度冒险或贪婪,往往会丧失已有的一切。虽然成功有时需要冒险和胆识,但若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结局往往是得不偿失。
反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未涉及财务丑闻,却因穷兵黩武而导致国内四万余军人及上百万平民在战火中丧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批评泽连斯基:“你把百万人的生命作为赌注,你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战当赌本。”泽连斯基为了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不惜与俄罗斯对抗,最终导致民众陷入生灵涂炭的困境。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因个人决策失误,忽略了国家福祉,未能践行“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
作为领导者,应时刻谨记:有所为有所不为,衡量轻重缓急,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婪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