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再度发生一宗离奇的政府大楼死亡案件。关税仲裁庭唯一的华裔官员林儒文,被发现在布城财政部办公室内身亡,颈部及双脚被扎带捆绑。更令人疑惑的是,尽管办公室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画面却未能提供他生前的任何影像。
从警方的描述来看,案件充满诡异色彩。通常,若有人选择自尽,大多数情况下会寻求最直接、迅速的方式,甚至可能留下情感流露的遗书。然而,在此案中,现场遗留的所谓“遗书”却仅包含银行账户信息与密码,完全没有交代任何个人心境或遗愿。这是否真的是遗书,抑或是有人刻意伪造,企图误导调查方向?
案件尚未明朗,警方却迅速排除刑事因素,以“猝死”方向调查,这种定调方式不禁让人想起2009年震惊全国的赵明福案——两起案件的相似之处令人不寒而栗。两者皆发生在政府办公大楼,死因皆匪夷所思。换了政府之后,是否仍然存在相同的黑幕?
当年,赵明福在接受反贪会调查后,隔日“坠楼身亡”,官方说辞漏洞百出,最终以“无法确定死因”草草了结,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而如今,林儒文的死亡,是否再度揭露政府机关内部的不透明运作?
更具戏剧性的是,此案发生之际,反贪会正大规模逮捕前副首相依斯迈沙比里的四名幕僚,并在其中一人的住处起获高达1亿令吉的现金。这两起轰动全国的事件几乎同时发生,是否意味着政治角力已经演变至更加激烈的程度,甚至波及行政与司法体系?
真相何在?
在政权更迭之前,许多人已然认定马来西亚政坛充满黑暗交易,政治清算往往伴随离奇死亡、贪污丑闻和隐秘调查。过去,类似案件中,“死人不会说话”似乎成了某种规律。而如今,即便换了政府,悲剧仍在重演,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赵明福案最近重启调查,公众原本期待科技与现代侦查手法能够还原真相。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方对林儒文死亡的调查竟如此迅速且草率,尚未厘清所有细节便急于盖棺定论。如此重大的案件,警方究竟掌握了怎样的证据,能让他们如此果断?
无论官方如何定调,人民有权利要求真相。若政府依旧选择拖延、掩盖事实,社会信任将被进一步侵蚀。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暴露出国家体制的黑暗面。
当公义一再缺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巧合的是,财政部与反贪会,皆是掌管国家财富的机构。这背后的意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