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能睡满八小时,你已经比许多人更幸运了。研究表明,成年人最佳睡眠时长为7至9小时,但美国仅有**30%至45%**的人能做到。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罹患失智症、心脏病、2型糖尿病、肥胖,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还可能大幅提高过早死亡的概率。

睡眠不足,死亡风险增29%!

据《纽约邮报》报道,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最新研究指出,长期失眠者的过早死亡风险增加29%

研究团队分析了近4.7万名年龄介于40至79岁、来自低收入群体的成年人,调查他们每五年的平均睡眠时长。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类:

  • 健康睡眠:每晚睡7至9小时
  • 睡眠过短:每晚少于7小时
  • 睡眠过长:每晚超过9小时

研究进一步划分了九种睡眠模式,其中,“过短-过短”(长期睡眠不足)和“健康-过短”(原本睡眠正常但后来减少)在女性受试者中最为常见。

睡眠模式影响生存率 长期失眠最危险

研究历时12年,期间超过1.35万人死亡,其中4100人死于心脏病、3000人死于癌症。结果发现,睡眠模式剧烈变化(如“过短-过长”或“过长-过短”)的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尽管研究仅基于两个时间点的睡眠数据,无法得出确切因果关系,但专家仍强调维持稳定且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

如何改善睡眠?专家提供7个健康习惯

纽约长老会医院**睡眠外科主任蔡怡(Yi Cai,译音)**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1. 睡前避免饮酒
    • 酒精会影响快速动眼期(REM),导致睡眠片段化,让人醒来后依然疲惫不堪。
  2. 睡前三小时避免大餐
    • 进食过多可能引发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影响入睡质量。
  3. 打造理想睡眠环境
    • 卧室应保持凉爽、黑暗、安静。使用遮光窗帘、耳塞或白噪音播放器,减少外界干扰。
  4. 晨间晒太阳 晚上减少蓝光
    • 早晨接受自然光有助于调节生理时钟,但睡前一小时应避免手机、平板、电脑的蓝光。
  5. 规律作息
    • 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即使是周末也尽量维持一致,帮助生理时钟稳定运作。
  6. 适量运动,但别太晚
    • 规律运动可缓解焦虑、压力,但睡前三至四小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升高,难以入睡。
  7. 注意睡眠异常,及早就医
    • 若出现严重打鼾、白天极度疲倦、整夜睡足仍觉疲惫等症状,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应尽早咨询医生。

睡眠质量影响健康 别轻忽!

这项研究再度提醒人们:睡得好,才能活得久。不论是减少熬夜、改善作息,还是调整睡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就是为健康投资。从今晚开始,早点睡吧!

上一则新闻父母为玩乐 将婴儿连同推车丢在迪士尼角落
下一侧新闻女子每天突发高潮五次 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