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随手可得,方便又解渴,许多人习惯随身携带。然而,科学家近日警告,为了减少大脑中的“有毒塑胶微粒”累积,应尽量避免饮用瓶装水。
据《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改喝过滤自来水可让人体摄取的塑胶微粒量大幅减少90%,从每年约9万颗降至4000颗。研究建议,民众应采取“可行的方法”减少塑胶微粒摄取,以降低健康风险。
该研究发表在《脑部医学》(Brain Medicine)期刊。而上个月刊登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则揭示,部分受试者大脑中的塑胶微粒含量高达7公克,相当于制造一支小汤匙所需的塑胶量。此外,失智症患者的大脑塑胶微粒含量比普通人高出3至5倍,显示塑胶微粒可能与神经退化疾病存在关联。
塑胶微粒是指直径小于2微米(1/2000毫米)的塑胶碎片,肉眼几乎无法察觉。这些微粒会随着塑胶制品的降解进入食物、饮水,甚至漂浮在空气中,使人类几乎无法避免摄取。
研究共同作者、内科医师布兰登·吕(Dr. Brandon Luu)指出:“光是饮用瓶装水,每年摄取的塑胶微粒量就可能相当于所有食物和空气中摄取的总和。改喝煮沸的自来水可减少近90%的塑胶微粒摄入,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除了瓶装水,该研究也发现,塑胶茶包、食物加热方式等都是塑胶微粒的重要来源。例如,使用塑胶容器加热食物时,可能会释放大量塑胶微粒与奈米塑胶。
“改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存放食物,是减少塑胶微粒暴露的好方法。”吕博士补充,“虽然这听起来合理,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减少摄取是否真的能降低人体内的塑胶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