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及平地叶菜价格暴跌,收购价每公斤仅剩数十仙,远低于成本,菜农无奈血本无归,只能忍痛在菜园直接“割毁”蔬菜,以减少损失。每天被销毁或丢弃的蔬菜高达1000至1500公斤。
各地菜农纷纷反映,近期“割毁”蔬菜已成常态,卖不出的蔬菜只能直接弃置田间。尤其自华人新年后,蔬菜供应旺盛但销量疲软,情况在斋戒月后更趋恶化,导致收购价低至每公斤数十仙,最高仅1令吉至1令吉20仙,远低于生产成本。
大量叶菜遭丢弃 菜农每日亏损
受影响的蔬菜包括菜心、小白菜、油麦菜、生菜、玻璃生菜、青葱和芥兰等。菜农表示,市场需求低迷,短期内难以回升,即使收割后也无法回本,若运输至市场更需承担额外运输成本,导致亏损加剧。
马来西亚菜农总会秘书陈志强指出,种植叶菜的成本价每公斤约1令吉20仙至1令吉30仙(不含运输费),但目前收购价仅40仙至70仙,使菜农自2月中旬以来持续亏损。
“进入斋戒月后,蔬菜更加难以销售,导致供应过剩。被丢弃的蔬菜主要是叶菜类,如菜心、蕹菜、苋菜等,相比之下,瓜豆类的价格较稳定,未受严重影响。”
天气因素加剧滞销 叶菜价格跌至谷底
马来西亚菜农总会总会长林仕伟表示,由于部分地区气温升高并偶有降雨,叶菜类蔬菜产量激增,供应远超需求,造成价格大跌。从2月中旬至今,不少菜农每日忍痛丢菜或直接“割毁”蔬菜。
“目前,菜园收购价极低,有些甚至只有数十仙至1令吉。不论是高原或平地菜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是丢弃量有所不同。”
菜农无奈被迫空置菜地 期待市场回暖
金马仑菜农刘永顺透露,他的15英亩菜园每日丢弃1000至1500公斤蔬菜,自华人新年后几乎天天如此。
他坦言,社交媒体曝光后,许多人指责菜农为何不将蔬菜捐赠给慈善机构,但现实是,即使捐赠也需承担运输及收割成本,菜农难以负担。
“我们也不想丢菜,但市场需求有限,顾客只会要固定数量。例如收购商若只要20箩,每公斤或许可卖60仙,但多余的40箩,价格可能跌至20仙,根本不划算。”
部分菜农选择暂时空置菜地,以观望市场行情,而部分则仍继续种植,希望蔬菜需求能在开斋节前回暖。
呼吁政府管控进口菜 保障本地农民
菜农们纷纷呼吁农业和粮食安全部关注本地蔬菜供过于求的问题,并加强进口管制,以保护本地农民的生计。
“本地蔬菜卖不出去,但进口蔬菜却毫无限制地涌入市场,价格甚至比本地菜更低,进一步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
他们还指出,长期以来,菜农未获得政府补贴,柴油等农业成本也未获补助,使他们在市场低迷时雪上加霜。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我们恐怕连维持生计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