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红白喜事的习俗因地区而异。在过去,尚未严格限制操办规模时,无论婚礼还是丧礼,都有许多讲究。其中,丧礼上赠送毛巾的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流传已久。不同地区的回赠物品可能有所不同,有些送白毛巾,有些则赠送一条白布。那么,收到的毛巾到底能不能用呢?

丧礼赠送毛巾的由来

在丧礼上,喪家通常会赠送参与者一条毛巾。最初,这个习俗是出于实用性考虑——长时间的仪式可能会让人流泪或流汗,因此毛巾提供了擦拭的方便。然而,许多人认为毛巾带有丧气,不宜使用。但实际上,只要清洗后再使用,并无大碍。

不同地区的解释

关于丧礼赠毛巾的传统,有多种说法:

  1. 为入土抬棺者准备:毛巾主要供抬棺者使用,方便擦汗和清洁身体。
  2. 因产业发展而改变:台湾早期的丧礼习俗原本是赠送糕饼,但随着纺织业崛起,毛巾生产过剩,因此逐渐改为赠毛巾,这一习俗也被称作「答纸」。
  3. 源自古礼的回礼:毛巾作为回礼,可能源于古代丧礼中的孝帕、孝巾,象征孝道和悼念。在香港,也存在类似的习俗。
  4. 母舅离别之礼:在一些地区,喪礼结束后,若母舅(亡者母亲的兄弟)准备离开,喪家晚辈需奉上折成三角形的大毛巾。如果母舅不接受,则代表对喪家的不满,象征未来可能断绝来往;若收下,则象征双方仍保持亲属关系。

此外,还有人认为,毛巾的台语发音与“断根”相似,寓意不好的事情到此结束,象征祛除厄运。因此,不论传统如何解读,是否使用赠送的毛巾,最终仍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心理接受程度

毛巾之外,丧礼上可能附赠的物品

除了毛巾,有些丧家还会附送净符与香包,用于化解晦气。净符烧成灰后加入水中,洒在身上净身,象征驱邪避凶,解除禁忌。

当然,许多人认为无须过度在意,生活中百无禁忌,不管习俗起源如何,心理上不受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东西千万不能随便送人!小心触犯禁忌

在中华文化中,送礼不仅代表心意,还可能涉及风俗禁忌。某些礼品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寓意不吉,送错了可能带来尴尬甚至影响关系。以下12种被认为「禁忌」的礼物,送之前可要三思!

1. 钱包

钱包象征财运,若送错人,可能影响对方的财富流动。有些人发现,收到别人送的钱包后,自己容易漏财,或金钱进出不顺畅。一般来说,情侣或夫妻之间送钱包问题不大,但对其他人来说,需谨慎选择。

2. 刀剑

刀剑象征“割断”,在传统观念中,送刀剑给人意味着切断关系或招致不祥。此外,有些人喜欢送“桃花剑”以斩烂桃花,但有时反而招来感情不顺,甚至影响自己的运势。

3. 钟表

送钟表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送钟”谐音“送终”,寓意不吉。手表同样属于钟类,象征时间流逝,送错人可能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4. 财神像

财神象征财富,一般认为神像应该自己去庙里请,不能随意接受别人赠送,否则可能影响财运。因此,送财神像给别人,可能导致送礼者和收礼者的财运受损。

5. 鱼缸

鱼缸在风水学上有讲究,涉及家宅财运的流动。由于鱼缸摆放位置、形状、鱼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风水考量,若贸然送人,可能影响对方的财运。

6. 鞋子

鞋的发音与“邪”相近,寓意不吉。在传统观念中,送鞋可能暗示让对方“走远”或“分离”。若一定要送鞋,通常会象征性地收取一点钱(如 RM10),表示不是白送,以化解忌讳。

7. 伞

伞的发音与“散”相近,意味着分散、分离。因此,送伞给朋友,可能象征关系疏远或友谊破裂。不过,雨天临时借伞不受此限。

8. 手帕

手帕与毛巾类似,常用于丧礼,因此在传统习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礼品。许多人觉得收到手帕会触霉头,容易招来悲伤或离别。

9. 来历不明的石头或古董

石头和古董可能携带“邪气”,尤其是古董,可能带有不清楚的历史或附着不良运势。因此,送人这些物品时需要谨慎,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0. 蜡烛

蜡烛常用于祭祀亡者,在传统观念中,送蜡烛可能被误解为“悼念”或“不祥”。虽然现在有许多香薰蜡烛作为礼品,但对于较为传统的人来说,仍应避免。

11. 梨子、李子

梨和李的发音分别与“离”相近,因此送梨子、李子可能象征分离或感情破裂。情侣间更忌讳分着吃一颗梨,以免暗示“分离”。

12. 粽子、年糕

在传统习俗中,有丧事的家庭通常不会做年糕或包粽子,因此若送这类食品,可能被误解为不吉利。此外,年糕象征“年年高升”,通常被视为家族福气的一部分,不宜随意赠送。


送礼需谨慎,避免触犯禁忌

以上送礼禁忌仅供参考,毕竟文化习俗因人而异,现代社会也不像过去那样严格讲究。但在送礼时,仍建议考虑收礼者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信仰,避免无意间引起误解或尴尬。最重要的是,送礼的初衷是表达心意,若能用心挑选真正适合的礼物,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的关心与诚意

上一则新闻对马来语充满热忱 中国学生靠科技学马来文
下一侧新闻9年轻男女出游失踪 最后在路旁找到9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