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近日传出研发出全球首台使用航空煤油的斜爆震发动机,其飞行速度可达 16 马赫(约 20,000 公里/小时),理论上能够在 30 分钟内从上海飞抵洛杉矶。这一消息被部分媒体称为震撼性的技术突破,但也有许多报道认为该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利用位于北京、可模拟 40 公里以上高空高马赫数飞行条件的 JF12 激波风洞进行实验,成功使用商用 RP-3 喷气燃料实现持续的斜爆轰波。研究团队指出,该发动机的燃烧速率比传统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快 1000 倍,使其性能远超现有吸气式发动机。

报道称,中国计划在 2030 年建造一架能在 1 小时内抵达全球任何地方的飞机,而该发动机正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在学术期刊《实验流体力学》上发表。未来若将斜爆轰发动机应用于军事领域,或可催生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及轰炸机,使其具备超长射程及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解放军在未来战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 16 马赫的速度引发广泛关注,但军事自媒体「军武次位面」指出,美国 F-22 战斗机最高速度约为 2.25 马赫,而目前人类制造的速度最快飞行器之一是 NASA 的 X-43A 技术验证机,其最高速度约为 9.6 马赫。如果 16 马赫的发动机已投入实际应用,并安装在某种飞行器上,其性能将远超现有航空技术,甚至理论上可在约 2 小时内环绕地球赤道一周。然而,上海到洛杉矶约 10,000 公里,意味着只需不到 30 分钟即可跨越整个太平洋,这种情况是否可行仍存疑。

《观察者网》在查阅中科院研究团队的论文后发现,其中提及 NASA 曾于 1978 年对斜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发动机可适用于马赫数 6 至 16 的广泛速度范围。然而,论文也表明 16 马赫的极限速度仍处于理论分析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半小时飞越太平洋」的目标仍有很大难度。

上一则新闻孩子遭老师捏耳朵 家长受促快去验伤报警
下一侧新闻1.7亿现金震撼曝光 沙比里“现金屋”用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