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一名银行女职员的信用卡两次遭盗刷,累积超过8000令吉的莫名债务。尽管她迅速采取行动,但却未能获得相关机构的积极回应,导致身心俱疲。
该名事主蔡小姐今日在行动党哥打叻沙玛纳州议员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讲述自己持有的两张同一信贷公司信用卡接连被盗刷的遭遇,并希望问题能尽快获得解决。
首次盗刷:退款后仍被要求偿还
蔡小姐表示,她于去年10月16日下午2时40分收到两则短信,通知其信用卡分别被盗刷3621令吉46仙及3710令吉82仙。
“这张信用卡我鲜少使用,察觉异常后,立即联系信贷公司,说明并未进行相关交易,并要求立刻终止及冻结。”
客服人员随后承诺协助冻结信用卡,并发出新卡。盗刷款项总计约7300令吉,于10月18日从其信用卡扣除,但在10月22日退回账户。

她原以为事件已解决,并持续在手机应用程式上关注信用卡账目,直至今年1月,均未见任何异常。然而,今年2月,她惊觉信用卡账单显示需偿还7405令吉59仙(含利息),随即联络信贷公司查明情况。
“2月25日,信贷公司回复称,这笔交易已通过OTP(一次性密码)验证,但我在手机应用程式的账单中无法看到该交易,只有纸本账单上有记录。”
她回忆,曾于去年10月15日晚上7时许收到一则包裹通知短信,并点击其中链接。由于当时确实有包裹送达,她便输入OTP验证,但未曾填写任何信用卡资料。
二度盗刷 事主报警求助
未及解决首宗盗刷事件,蔡小姐于今年2月27日早上10时再度收到短信,通知其另一张信用卡被盗刷925令吉。
“这张信用卡的交易无需OTP验证,直接扣款。我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报警。”
她表示,事发后,她分别联系信贷公司、信用卡公司、国家银行及国家防诈骗中心,但始终未获得合理解释。
“我不能坐视不理或放弃信用卡,否则未来可能背负更多债务,甚至被列入黑名单。”
她强调,自己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但仍然无法避免损失,此事已对她与丈夫造成极大精神压力,甚至需就医服药。
“直到今天,我仍持续跟进,但客服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信贷公司应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能强迫我承担这笔非我所为的债务。”
她透露,向身边人分享经历后,才发现许多人有类似遭遇,有人甚至还清5000至1万令吉的盗刷债务,只为息事宁人。
促金融机构强化安全机制
对此,刘志俍表示,蔡小姐积极处理问题,却未获合理对待,令人愤怒。
“盗刷案件层出不穷,事主已第一时间通报并更换新卡,甚至退款也已退回,然而却又被要求还款,这不合理。”
“我将向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反映,并在国会提出此问题。”
他强调,国人随时面临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必须重视系统安全,并妥善解决客户问题。
“事主的个人资料极可能已被泄露,导致信用卡遭盗刷。我将协助她致函国家银行,尽快解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