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资讯工艺工作者郑先生(50岁),托一名自称“拿督”的中间人代还债,结果阿窿声称未收到款项,导致他被迫再次筹钱偿还债务。

信错假“拿督” 逾2.45万令吉打水漂

郑先生表示,他曾两度通过该“拿督”借钱及协助解决债务,但从未与对方见过面。最近,他向5组阿窿借贷,欠下2万4500令吉,该“拿督”自荐可以代为偿还,并收取1000令吉手续费

Advertisement

上月26日,我按照对方指示,分5次把钱转入不同银行账户,以便让他帮我清还借贷,对方甚至提供了汇款记录。

但隔天,5组阿窿却表示根本没收到款项,我被迫再筹钱偿还他们。

郑先生今日在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安排下召开记者会,希望能找到该‘拿督林’(Dato Lim),追讨被骗的款项。

中介骗局猖獗 “拿督林”拒绝回应

张天赐指出,此类假中介骗局层出不穷,他亲自拨电给该“拿督林”对质,但对方态度敷衍。

我拨电对峙,对方只回应‘你叫阿窿自己看银行’,完全不负责任,声音听起来像20多岁。

借3000到手2050 还清后仍被阿窿骚扰

除了郑先生,另一名来自莎阿南的受害者李先生(45岁,服务经理),因财务问题于去年11月向阿窿借贷3000令吉,但实际只收到2050令吉

即便他已偿还2250令吉,阿窿仍不断追讨额外1800令吉,并对他进行骚扰。

我之前已经跟他借过两次,但一直都是线上交易,从未见过对方。

当我拒绝额外付款后,阿窿竟然打印我的身份证照片,在公司散播,公开羞辱我,甚至骇入我手机通讯录,威胁要骚扰我的亲友。

张天赐:社媒“借钱不还”帖文或是放贷者操控

张天赐表示,近期接获多宗高利贷受害案例,提醒公众切勿轻信社交媒体上的借贷广告,更不要透过网络或不明中介借钱,以免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人身威胁。

很多放贷者会在社交媒体上操控舆论,抹黑真正的受害者。例如,你看到的‘某人借钱不还’、‘某人是骗子’等帖文,很可能是放贷者恶意制造的假象。

他强调,如有资金需求,务必向受政府监管的合法金融机构借贷,以确保自身安全。

上一则新闻拿女儿资料借高利贷 无耻华裔男害她被诬衊卖身
下一侧新闻毒贩藏毒寄东马 Waffle机露馅2人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