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感与感冒盛行的季节,如何有效预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防范传染病的 三大核心措施 始终是最基础且关键的:

  1. 勤洗手:进食前、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归来时,彻底清洁双手,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2. 佩戴口罩:在人潮拥挤、空气流通不良的环境中,如公共交通、商场、办公室等场所,戴口罩能有效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3. 保持清洁:外出归来后,立即洗澡、更换衣物,减少将病毒带入家中的风险。

这些日常防护措施不仅简单易行,更是在 有无接种疫苗的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防疫基本功

疫苗接种:是否必要?如何选择?

关于流感疫苗的接种问题,不少人会疑虑:“我一定要打疫苗吗?” 实际上,疫苗的作用在于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并在感染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接种疫苗,特别是以下族群:

  • 有健康问题的人:如近期身体状况不稳定者、曾对类似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 免疫系统较弱者:如正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等,免疫力波动较大,需由主治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 特殊体质者:如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考虑是否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群体免疫 的概念本是为了保护那些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然而,在现实环境中,要真正实现群体免疫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下,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能受到影响。

流感 vs. 感冒:如何区分?

不少人对 流感(Influenza)普通感冒(Common Cold) 混淆,但两者在症状上有明显区别:

症状流感感冒
发烧常见,通常高烧 38-40°C,持续数天轻微或无发烧
咳嗽严重、干咳、持续时间长轻微、咳痰较多
喉咙痛有可能常见
鼻塞/流鼻涕偶尔出现常见
肌肉酸痛明显,全身酸痛轻微
疲倦感明显,持续数周轻微

流感病毒更具攻击性,容易引发 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 高风险人群(如年长者、幼儿、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如何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除了接种疫苗和遵守基本防疫措施,增强免疫力也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项 科学证实有效的免疫力提升方法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维生素D(蛋黄、深海鱼)、锌(坚果、海鲜),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规律作息:每日保持 7-9 小时充足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和恢复免疫功能。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 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可提高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
减少压力: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可透过 冥想、深呼吸、兴趣活动 来减压。
保持适当湿度:流感病毒在干燥环境中传播更快,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 50-60% 的空气湿度,降低病毒存活率。

防疫是一种生活习惯

无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防范胜于治疗。尽管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才是长期有效的防护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清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即可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病毒侵袭。

什么时候该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尽早就医,以防病情恶化:
🔴 高烧持续 超过 3 天,或退烧后反复发烧
🔴 呼吸急促、胸闷、持续咳嗽
🔴 严重疲倦、意识模糊
🔴 持续呕吐、无法进食

防疫,从你我做起!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落实预防措施,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

上一则新闻想买屋却总是无法存够钱?大马理财师:非必要支出是关键
下一侧新闻婆罗洲航空寻找代号 “AB、BA、SA”却都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