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科学》期刊,揭示了实验室老鼠在面对昏迷同伴时,会展现类似急救的行为,包括拍打、轻咬,甚至尝试拉出对方的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这项发现表明,动物之间的互助行为可能比科学家原先认为的更加普遍。

据《IFLScience》报道,研究团队观察到,老鼠在遇到失去意识的熟悉同伴时,会先进行轻柔的嗅闻和梳理毛发,随后逐步升级至更积极的介入,如轻咬或拉出舌头。这些行为仅在同伴昏迷时发生,一旦对方恢复意识就会立即停止。此外,研究发现,若两只老鼠彼此熟识,这种救助行为会更加明显。

实验数据显示,在13分钟的观察时间内,老鼠平均有47%的时间用于照顾昏迷同伴,而与清醒同伴互动的时间仅占5.8%。所有案例中,老鼠都会尝试处理昏迷同伴的口腔,其中半数成功拉出对方的舌头,仿佛在试图保持呼吸道通畅。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人员刻意在昏迷老鼠口中放入异物时,“救援者”的移除成功率高达80%。

这些照护行为确实带来了积极影响——受到照顾的老鼠比未受照顾的同伴更快恢复意识并重新行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救助行为与大脑中的杏仁核和下丘脑所释放的催产素有关。

研究团队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协助群体中失去意识的成员,可能是社群动物的本能行为。这种互助机制或许在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提高生存机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尽管这些行为让人联想到人类的心肺复苏术(CPR),但研究人员提醒,不应过度将人类意图投射到动物行为上。然而,这项研究无疑为我们理解动物社会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上一则新闻男子患“会厌炎”坚持不住院 20分钟后倒毙停车场
下一侧新闻侮辱前元首 沙努西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