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50岁蔡姓女子,近3个月来饱受鼻涕倒流和右侧脸部闷塞之苦。尽管在诊所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却在停药后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最让她痛苦不堪的是,鼻腔内时不时飘出一股类似“脚臭味”的异味。经进一步检查,医生透过鼻窦电脑断层扫描发现,她的右侧鼻窦已被巨大霉菌球完全堵塞,最终通过手术,小心翼翼地夹取、冲洗、吸引,成功清除大量霉菌鼻屎。

台中耳鼻喉、头颈及睡眠外科医生陈世玺周五在社交平台发文,形容此次手术宛如“耳鼻喉科医师变身一日矿工,挖出大量鼻屎!”

他表示,该名女患者初诊时,情况并不像一般急性鼻窦炎,因此安排鼻窦电脑断层扫描,结果惊见右侧鼻窦被大量霉菌球填满,确诊为“霉菌性鼻窦炎”,并建议手术治疗。

霉菌性鼻窦炎是由霉菌感染引发的鼻窦炎,可简单理解为鼻窦内“发霉”。陈世玺解释,台湾气候潮湿,空气中可能含有霉菌,健康人体通常能透过鼻腔及免疫系统清除这些霉菌。然而,当鼻腔清洁功能受损或免疫系统失调时,霉菌可能在鼻腔内滋生,进而导致霉菌性鼻窦炎。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免疫状况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

霉菌性鼻窦炎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种类型。若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症状通常局限于鼻窦;但若免疫系统较差,感染可能扩散至眼部或颅内,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陈世玺指出,从患者的鼻窦电脑断层扫描结果来看,右侧上颌窦已被霉菌球完全填塞,并伴有亮点钙化,这是典型的霉菌性鼻窦炎特征,属于非侵袭性类型。他推测,患者可能因鼻窦纤毛运动功能不佳,导致霉菌孢子或菌丝无法顺利排除,最终在鼻窦内形成霉菌球。

一旦霉菌球成形,其体积往往超出鼻窦开口,使得鼻窦难以自行排出病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最终,医生利用功能性鼻窦内视镜手术,扩大鼻窦开口,并使用冲洗工具彻底清除霉菌堆积物,成功改善患者症状。

陈世玺提醒,若出现单侧慢性鼻窦炎,需特别警惕三种可能病因:霉菌性鼻窦炎、齿源性鼻窦炎,以及异物或肿瘤。所幸,该患者在手术后顺利摆脱症状,不再受到鼻涕倒流与异味困扰,终于能够恢复正常呼吸的生活。

上一则新闻电梯急坠18楼再冲顶33楼  男子头部重创毙命
下一侧新闻孩子开学惨遇霸凌 连新校鞋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