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执行RM1700的最低薪金制后,运营成本增加,商家肯定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在此严峻的情况下,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更好的在这场全球性通货膨胀中生存?
简单来说,钱变得不值钱了,购买力持续下降。在等待政府的抗通膨政策见效之前,老百姓必须先做好自身调整,以免成为通胀冲击下的牺牲者。
首先,学会精打细算,控制支出。物价上涨通常涵盖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涨幅普遍在10%至30%。如果不调整消费习惯,开销将比平时高出一大截。因此,记账、比价、削减不必要的花费,都是降低生活成本的有效方式。
其次,提升自身技能,增加收入来源。在通膨环境下,仅靠单一收入已难以维持生活水平。培养额外技能,争取副业或自由职业机会,可以帮助缓解薪资停滞带来的经济压力。
此外,掌握理财知识,让财富保值增值。把钱单纯存进银行并非最佳选择,因为通货膨胀会逐渐蚕食存款的实际价值。可以考虑投资稳健成长的基金、REITs,或是把闲置资金存入公积金(EPF),以获得每年5-6%的利息,至少能抵御部分通胀影响。
更重要的是,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许多人在步入晚年后,财务状况崩盘的原因往往不是理财失误,而是被骗走了辛苦积累的财富。在诈骗猖獗的时代,防范金融诈骗、远离非法投资,是保护个人资产的关键。
每个人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有人偏好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有人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适合的投资组合。面对全球通胀浪潮,我们已别无选择,唯有积极理财、提升财务能力,才能在长期对抗通胀的过程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