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路未必就对健康有益,关键在于走路的方式是否正确。台湾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指出,最新研究发现,每日步行 8000 步可降低 26% 的膝盖关节炎风险,即使每天走 4000 步,也能减少 16% 的风险。然而,前提是步行速度需达到每分钟 60 步以上,相当于快走或慢跑的速度,否则过慢的步行反而可能导致膝关节损伤。
黄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项研究发表在《风湿病年鉴》,研究人员分析近 9 万名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的数据后发现,每日总步行数与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SKOA)发病率并无直接关联。这项研究推翻了“走越多越健康”的传统观念,真正关键在于“步行强度”。
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步行,步频低于每分钟 60 步,时间越长、步数越多,反而可能增加膝盖关节炎的风险。这是因为低强度、长时间的行走容易导致膝盖重复受损。
相反地,若步行节奏达每分钟 60 步以上,相当于时速 4.8 公里以上(快走或慢跑),则可显著降低膝盖关节炎的风险。研究进一步指出:
- 每日步行 4000~5999 步,可降低 16% 风险
- 每日步行 6000~7999 步,可降低 19% 风险
- 每日步行 8000 步以上,可降低 26% 风险,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黄轩强调,这项研究颠覆了“日行万步就能养生”的传统观念,并提出有效运动步行需符合以下 4 个要点:
- 具备明确的运动意识(如快走或慢跑)
- 维持每分钟 60 步以上的节奏
- 单次持续 10 分钟以上
- 结合间歇性速度变化
他总结,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随意缓慢行走(每分钟低于 60 步)可能增加膝关节炎风险,而有意识的运动步行(快走或慢跑)才能真正保护膝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