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国宝级啮齿动物——水豚(Capybara)近日因水污染而变成了“亮绿色”,这一异象不仅令人震惊,更凸显了该国水道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绿藻侵袭,水豚“变色”

据法新社报道,2月13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的乌拉圭河沿岸,几只毛发染成诡异绿色的水豚被发现,同时空气中弥漫着腐臭气味,岸边还散落着大量死鱼。水豚是全球体型最大的啮齿动物,体长可达1.35米,体重最高80公斤。然而,如今它们的毛色变化成了环境污染的警示信号。

每年,阿根廷与乌拉圭边界的萨尔托格兰德水电大坝周围都会爆发严重的蓝藻繁殖,导致河流和岸边被厚厚的绿藻覆盖。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变得愈发频繁且严重。

水污染加剧,蓝藻威胁生态

阿根廷国家湖泊研究所生物学家迭戈·弗劳(Diego Frau)指出,尽管蓝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当其浓度过高时,就会变得有害甚至有毒。水体富营养化、高温,以及日益扩张的畜牧业活动,是导致蓝藻爆发的关键因素。此外,气候变化使得这种“绿色潮汐”更频繁地发生,并持续数周之久,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影响。

恩特雷里奥斯国立大学食品科学院的生物学教授马丁·诺瓦(Prof. Martin Novoa)进一步警告,短期接触蓝藻可能导致皮肤过敏、腹泻、呕吐和头痛,而长期暴露则可能引发肝脏和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

污染事件频发,居民健康受威胁

这场蓝藻危机之际,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已有至少15个城市发布健康警报。令人担忧的是,就在本次事件发生的一周前,当地一条溪流突然变成血红色,并散发恶臭,居民怀疑是工厂废水排放所致,目前环保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水豚变绿的罕见景象,虽吸引了全球关注,但它所揭示的水污染危机却令人忧心。这不仅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也对人类健康与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严峻挑战。如何遏制污染,恢复水体健康,已成为阿根廷及全球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的课题。

上一则新闻吃完正餐总是“还想吃点甜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因
下一侧新闻女求职遭73岁董事长性骚扰 警方竟称“超龄”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