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即使刚享用完丰盛的一餐,面对甜点或水果等甜的食物仍能“再塞一点”,仿佛专门为甜食保留了一个“额外的胃”。最新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与大脑的特定机制有关,甚至可能让人摄取的热量暴增至原来的六倍。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代谢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饱餐后的糖分渴望并非单纯的口腹之欲,而是受到大脑内部神经机制的驱动。一种名为POMC神经元的脑细胞在摄取糖分时会被激活,刺激内啡肽的释放,使人产生愉悦感,从而强化对甜食的渴望。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老鼠在吃饱后,面对普通食物几乎毫无兴趣,但若提供高糖食物,它们的热量摄取量竟然暴增六倍。此外,研究还发现,糖分摄入会激活大脑中的室旁丘脑(PVT),进一步增强对甜食的欲望。

进一步的实验显示,若阻断POM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老鼠在饱餐后便不会再摄取过量糖分。这表明,人类对甜食的欲望很可能由类似的大脑机制所控制。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对30名受试者进行MRI扫描,结果发现,他们在饮用含糖饮料后,大脑的PVT区域与POMC神经元的活跃模式与老鼠实验的结果高度相似。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即便已经吃饱,人们仍难以抗拒饭后甜点的诱惑。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已有一种名为“纳曲酮-安非他酮”的药物可以抑制这类大脑活动,帮助减少糖分摄取并控制体重。未来,科学家可能会开发更精准的药物,专门针对控制餐后糖分渴望的脑区,同时减少副作用。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亨宁·芬斯劳博士表示:“对甜食的强烈渴望是导致暴饮暴食和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体重管理策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人类在正餐后的甜食摄取行为,并探讨这些脑细胞是否也在零食习惯中发挥作用。这项研究已刊登在《科学》期刊上。

上一则新闻司机疑违规U转差点车祸 骑士气炸当街甩头盔
下一侧新闻水污染恶化加剧 可怜水豚惨被染“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