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断的穆斯林参与非穆宗教庆典指南尚未淡出公众视线,砂拉越却因另一宗敏感议题意外转移焦点——社交媒体疯传一张著名饮食中心Topspot被划分为“酒精区”和“综合区”的示意图。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让一向以种族和谐、开明与包容著称的砂拉越,陷入外界质疑之中。

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不禁发问:“我们曾引以为傲的‘不一样’,如今还存在吗?”“这究竟是谁的主意?” 这一课题与宗教庆典指南同样敏感,但官方和政治人物的回应却显得低调甚至回避。尽管网络上议论纷纷,相关单位却始终“惜字如金”,迟迟未给出明确回应。

为何不第一时间回应并寻求解决方案?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推测:

  1. 冷处理策略——他们可能认为,时间会让公众淡忘,因此选择不回应,或在幕后静悄悄地处理,以避免风波扩大。
  2. 缺乏危机公关意识——面对争议时,相关单位未能迅速应对,反而显得手足无措,暴露出处理危机的迟缓与被动。

Topspot长期以来都是游客,尤其是西马游客,来砂拉越品尝海鲜的首选之一。对于许多游客而言,在凉爽的夜晚搭配啤酒享受海鲜大餐,已是不可或缺的体验。如果你认为“分区饮食”不是什么大问题,那或许你低估了这项政策的潜在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

  • 拟定这项政策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 一旦开了先例,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食肆被迫遵循?
  • 这是否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改变,让砂拉越逐渐丧失其多元共融的特质?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是否会影响砂拉越多元族群共同用餐的传统? 我们一直自豪的画面——各族人民围坐一桌,你吃爪哇面,我吃哥罗面,其乐融融的景象,是否会逐渐消失?会不会有一天,当局像西马某些地区一样,禁止华人咖啡店内设立马来档口?这并非危言耸听,在马来西亚,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而有心人正等待机会,让砂拉越不再独特。

事隔多日,砂经济发展局(SEDC)终于打破沉默,声明该政策是基于砂宗教局的建议。然而,这一纸文告并未真正平息公众疑虑。政策只是“暂缓”或“搁置”,但并未正式取消,这是否意味着当风波平息后,政策会以另一种方式悄然推行?或许有一天,它会不顾反对声浪,被强硬执行?

今天看来似乎不可能的事,一旦松懈警惕,未来可能成为现实

上一则新闻男生也要保护好自己 女子拍同事屁股判罚款
下一侧新闻破获9000公升柴油 2诗巫男子被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