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理财规划师协会顾问表示,不久前在一次聚餐中,向两位新结识的朋友介绍自己后,被要求帮忙查看他们的基金投资状况。两位朋友小恩和小雅都持有相同几只信托基金,且投资时间差不多,但他们的投资回报却有显著差异,究竟为何?
这里提到的“投资回报”并非指金钱的具体数额,而是年化报酬率(Annualized Return Rate)。小恩和小雅都在过去大约10年内投资了由同一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全球及亚洲国家股票基金,总共持有四只相同的基金。尽管两人持有的基金相同,但小恩的年化回报率为+9.6%,而小雅则为+5.2%,两者之间的差距竟然达到了4.4%。这看似微小的差距,意味着两人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差异很大:小恩的投资从10万令吉增长至25万令吉,而小雅则为16.6万令吉,年化回报率的差距让两人的资产差了约34%,相差约8.4万令吉。
通过基金报告查看,四只基金的10年期滚动报酬率分别为+9.69%、+5.91%、-0.07%、+5.37%,平均回报与小雅的+5.2%相差不大,而小雅正是在10年前全盘投资并持有这些基金。
但小恩的投资经历则与小雅大不相同,她并没有像小雅那样“十年如一日”,而是在基金顾问的建议下,利用了基金的“转换”功能。在过去的10年里,小恩多次转换基金,通过不同市场之间的转换,最终才持有了和小雅相同的基金。正是这些“巧妙”的转换,使得小恩的投资回报远高于小雅。
其中一项“漂亮的”转换发生在2019年7月。小恩在那时将大部分东南亚市场的基金单位转换为主要投资美国市场的全球型股票基金,恰好在东南亚市场的高点将约40%的回报转移至全球型基金。此后,这只全球型基金为小恩带来了约+87%的投资回报。如果小恩仅仅持有东南亚股票基金,那么在过去的10年里,她的投资回报将仅为+40%,但由于成功转换,小恩的投资回报年化达到了+10.1%。
这种成功的转换并非偶然,小恩的基金顾问在市场低点买进、高点卖出的策略,帮助她大大提高了投资回报。
有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小恩和小雅持有的四只基金中,其中一只印尼股票基金过去10年内依旧亏损(-0.07%)。尽管小雅的投资组合整体盈利,但这只印尼股票基金表现不佳,且10年来没有带来任何利润。相比之下,小恩并非一开始就投资该基金,而是从其他基金转换资金到印尼市场。尽管她持有的金额不多,但她的投资回报却呈现正值。
分享这个故事,旨在提醒大家,尽管基金报告中有一系列的历史投报率(如1年、3年、5年、10年),但实际投资中,投资者的策略和操作方式会大大影响最终的回报。仅仅依靠过往的投报率来评估基金,往往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