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意味着新春正式步入尾声。趁着节庆氛围仍未散去,想聊聊这个春节期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话题——放炮。

近日,网红 Jenn Chia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认为凌晨放炮应被禁止,结果毫无意外地引来大量华裔网友炮轰。毕竟,这可是华人文化的“逆鳞”,碰不得。

午夜的巨响,惊醒的不只是梦

某天拜年归来,家人兴奋地告诉我,我买的彩票中了大奖!我满心欢喜地驱车前往投注站,脑海里还盘算着这笔奖金该如何使用。然而,就在这时——

“砰!砰!砰!”

接连几声巨响,让我猛然从座椅上弹起,四处张望后才发现并非车祸或爆炸,而是某户人家在凌晨三四点放炮。就在这瞬间,我才惊觉——中大奖不过是一场梦,而打破这场美梦的,正是那震耳欲聋的炮声。

炮仗的生命是短暂的,它们燃烧、绽放、归于灰烬,但被吵醒的人,怒火才刚刚点燃。

放炮,真的是传统的象征吗?

按照华人传统,放炮有驱邪、庆祝、祈福的寓意,凡是逢年过节或喜庆时刻,总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近年来,它似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炫富”方式——谁家的炮声持续得久,谁家就更财大气粗。

不管输赢,我们都要感谢这些人的“付出”,毕竟多亏他们烧钱,我们的春节才能如此热闹。但问题是,在凌晨三四点炫富,是否有些过分?Uncle,你的炫富声吵到人了!

节日的欢庆,不应建立在打扰他人之上

农历新年期间,许多行业依旧需要有人坚守岗位,并非人人都放假。而且,官方假期只有初一、初二,虽然多数华人会请年假延长庆祝,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选择。更别说老人、小孩早早入睡,宠物也会因炮声受惊。

然而,每当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总有人会理直气壮地反驳:

“放炮本来就是华人传统,新年就是要庆祝,我放到几点你管得着?”

但奇怪的是,去年屠妖节期间,不少华人却抱怨印度同胞放炮太吵,影响生活作息。那时候,他们也在庆祝啊,你们不也是“管”了吗?这双标未免太明显了吧?

昔日的禁令,如今的自由,我们该珍惜

依稀记得小时候,政府曾全面禁止放炮,那时乡镇地区虽难以完全管制,但市面上的炮竹销售受到严格管控,想买炮仗还得靠熟人介绍“地下货源”。

如今,放炮的自由度比过去高了许多,家乡的庙宇在初一凌晨十二点燃放鞭炮,商贩也能大大方方地在摊位上摆卖各种炮竹。但别忘了,在大宝森节前夕,执法单位曾严令禁止印裔同胞放炮,导致他们的节庆氛围受限。相比之下,我们其实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然而,个别不守规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整项自由的丧失。新春期间,已有在公寓燃放烟花导致火灾的案例发生。如果未来执法单位决定全面取缔放炮,我们是否有资格抱怨?

传统的延续,在于自律

大多数国家的节庆都会在午夜12点燃放烟火庆祝,但过了这个时间,所有噪音制造活动便会停止。我认为,我们的春节也该如此。节日的喜悦固然值得尽情享受,但不应建立在影响他人生活的基础上。

尤其在马来西亚,任何与种族挂钩的小事,若被政客利用,都可能升级为全国性争议。放炮是否被禁,或许最终并不是由政府决定,而是由那些毫无节制、肆意妄为的人决定的。

趁着我们仍然能自由放炮、共庆佳节的当下,不如让我们展现一些自律,别等到政府忍无可忍,颁布禁令时,才在那边高喊——“政府抹杀华人传统!”

真正让传统消失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克制的自己。

上一则新闻实拍缅甸诈骗园区 从战乱区激变“纸醉金迷中国城”
下一侧新闻小心别乐极生悲!鞭炮连环爆油站就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