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的美食琳琅满目,肉骨茶的醇厚、哥罗面的香韧、九层糕的班兰芬芳,每一样都是味蕾的享受。然而,在众多佳肴之中,最让我魂牵梦萦的,始终是哥罗面

哥罗面在砂拉越各地皆有,但古晋的曲卷哥罗面与诗巫的干盘直面最为人知,虽然两地用面的形态不同,但制作方式大同小异。滚烫热水焯熟的手工面条,淋上猪油搅拌,再配上薄切叉烧、香脆炸葱及翠绿青葱,有的还可选择加叉烧油,使面条带上诱人的红色泽。

相比之下,西马人常把哥罗面与干盘面混为一谈,干脆一律称之为“砂拉越面”,却忽略了每个地区的哥罗面都承载着不同的风味与故事。

儿时记忆:一碗哥罗面的温暖

哥罗面是砂拉越华人的平民美食,从咖啡店到大排档,随处可见。上世纪70年代初,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碗无肉的哥罗面仅50仙,带肉的不过1令吉,但即便如此,外食仍是奢侈的享受。

小时候,舅舅常常晚饭后与母亲促膝长谈,姐弟情深。临走前,他总会打包几碗哥罗面带回家,让我们兄弟姐妹在深夜里大快朵颐,那是成长中最温暖的记忆。

家乡的味道,永远无法取代

时光荏苒,物价飞涨,如今哥罗面价格已涨,相较于吉隆坡一碗9至11令吉的价格,仍算实惠。因工作关系,曾跑遍砂拉越各大城镇,品尝各地的哥罗面,却总觉得家乡的味道最美

家乡的手工面,软中带劲,Q弹爽口,猪油香气四溢,入口即是挥之不去的古早味。它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无可取代的乡愁。每天清晨,一杯三色奶茶,一盘热腾腾的哥罗面,是砂拉越许多华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哥罗面的魅力:独一无二的砂拉越美食

多年前,我带着一位西马朋友游走砂拉越,尝遍各地美食。从古晋福建人的叻沙、哥罗面、粿杂,到诗巫福州人的干盘面、扁肉、鼎边糊、八珍鸭、光饼,再到美里客家人的菜板、擂茶,无一不让他惊叹。然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哥罗面和干盘面

“这两种面,就像铜板的两面,各有千秋,各有风味!”朋友如此评价道。

哥罗面已获官方认可,但对我而言,它的身份并不重要。无论它是否被赋予更高的地位,那份陪伴我成长的熟悉味道,始终不变。

上一则新闻12万金饰离奇消失又出现 请“大师”施法找回的?
下一侧新闻男童感染流感 发病一周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