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家安全危机,各地警方因庞杂的诈欺案件疲于奔命,必须依赖金融机构的配合拦截资金流向,以追查车手。然而,台北市2024年却发生约20起银行误给车手提领ATM机台编号的乌龙案件,不仅增加警方调查负担,更导致无辜民众被误认车手,事后还需费心解释和道歉,使得打诈工作徒劳无功,一切必须重头再来。

银行误报ATM机台编号 警方追查误抓无辜民众

据了解,台北市近期发生一起因银行提供错误ATM机台编号,导致警方依照银行数据追查时,误将一名在同一时段操作ATM的无辜民众认作车手,酿成乌龙事件。

知情人士透露,类似情况并非个案,银行提供错误机台编号或错误提款日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台北市的诈骗车手提领热点来看,市中心警分局每年平均有4至5件错误通报,而外围区域警分局则约有2至3件,全市每年累计约20起类似错误。

银行机台更新未同步修正 误导警方调查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发生在银行更动ATM位置或更新机台时,虽然机台资料有变动,但银行往往未同步更新相关清册,导致警方依据错误资料展开调查,最终才发现是一场误会,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有办案经验的员警表示,派出所调阅相关数据时,若发现银行提供的时间段内无人提款,或车手特征与经验不符,才会进一步查觉银行提供的数据有误。但等到警方厘清错误,往往车手或上游已逃之夭夭,调查难度大幅提升。

警方无端背锅 诈骗调查难度更高

「有些错误根本不该发生。」知情人士无奈表示,如今诈骗案件如此猖獗,仅是银行提供错误数据,警方就需耗费大量时间往返公文,等到真正拿到关键资料,犯罪分子早已消失无踪。而警方若因错误数据误抓民众,外界也不会怪罪银行,而是认定「警察抓错人」,让警方无辜背锅,「有苦难言」。

员警怨:银行影像模糊、数据错误 影响办案时效

一名不具名的基层员警表示,他在承办ATM提领案件时,最常遇到银行提供错误机台编号或提款日期,有时甚至会同时出错。此外,部分银行提供的监视影像也可能已毁损,或因解析度过低导致无法辨识提款人,使得警方必须额外花费大量时间,与银行重新核对数据。

「等到影像拿到,人早就跑了。」该员警叹道,若再遇到银行态度消极,取得正确资料可能就得花上十天半个月,严重影响调查进度。他直言,警方能做的只是「亡羊补牢」,真正能够防范诈骗的前端金融机构却未能正视问题,认为政府若真心重视打诈,应由行政院层级主导,协调各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策略,「打诈绝对不是警察一个单位的事!」

上一则新闻出战冠军赛突倒地 28岁拳手脑出血身亡
下一侧新闻年初五酒驾撞死人后逃逸 女子落网喊“以为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