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诈骗园区如同隐秘的“黑箱”,背后由跨国犯罪网络、军阀和政商势力支撑,外界鲜少能一窥其运作真相。香港中文大学犯罪学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发布调查,透过访谈超过20名诈骗园区从业者,揭露诈骗产业的运作模式、交易方式及“卖猪仔”骗局的最新手法。

诈骗公司设“升职机制” 各层级明码标价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研究员肖景嘉透过长期研究,遥距访谈多名在诈骗园区工作的中国人。他们透露,园区内的诈骗公司与一般企业无异,设有明确的“升职制度”,底层从业者怀抱“赚大钱”梦想入行,却最终沦为诈骗集团的操控工具。

Advertisement

不同园区对“猪仔”有明码标价,每人的“身价”从数千至数万港元不等。诈骗集团透过各种方式诱骗“猪仔”进入园区,从事电信诈骗、网络博彩等违法行为。

业绩不达标扣薪 体罚暴力伺候

“猪仔”正式进入诈骗产业后,会被称为“狗推”(网络博彩行业推广员)。根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研究员肖卿的调查,“狗推”每月工资约9000港元(约5160令吉),业绩达标者可获得奖金,业绩不佳者则面临扣薪,甚至遭受体罚或暴力威胁。

少数业绩优异的“狗推”有机会“晋升”为“组长”,管理诈骗团队,并服务诈骗园区的中高层“盘总”。“盘总”是诈骗集团的高层人员,年收入可达210万至2000万港元(约120万至1140万令吉)。不过,研究团队尚未发现有人从“狗推”一路爬升到“盘总”,多数“盘总”受访者表示,他们一开始就属于中高层,从未做过底层工作。

诈骗“按地区设盘” 精准行骗

诈骗园区根据目标地区设立“香港盘”“中国盘”“欧美盘”等,由熟悉当地文化的“狗推”进行精准诈骗,如“杀猪盘”(感情诈骗)、“假冒官员”骗局等。研究显示,近年来“香港盘”规模较小,“中国盘”也在萎缩,部分诈骗集团已转向欧美市场。

诈骗园区生活奢华 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控制“狗推”,园区内部设有KTV、网吧、赌场、食肆,甚至妓院,提供娱乐服务,让从业者留在园区“安心”工作。缅甸苗瓦迪的“亚太城”园区甚至曾拍摄广告,试图包装成正规企业,并在招聘软件上发布职位,吸引求职者上钩。

“卖猪仔”骗局升级 3大手法诱骗入园

研究团队揭露,诈骗集团主要透过以下三种方式诱骗“猪仔”进入园区:

  1. 借贷陷阱:假借信贷公司名义,通过通讯软件(如Telegram)接触财务困难者,诱导他们贷款,再以债务为由强迫他们从事诈骗。
  2. 走私带货:诈骗集团在Telegram上招募愿意走私牟利者,要求他们携带玉石、外币、黄金等违禁品,途中再将其绑架至诈骗园区。
  3. 高薪招聘:中介以“高薪厚职”为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招聘广告,一旦受害者上钩,便被诈骗集团押送至园区。

最新的“卖猪仔”骗局结合金融诈骗,诈骗集团先以小额贷款吸引受害者,等他们陷入债务危机后,再诱导他们前往东南亚“高薪还债”,最终成为诈骗集团的奴隶。

诈骗黑市以USDT结算 犯罪链遍布全球

诈骗集团的交易广泛使用稳定币USDT(泰达币),以规避金融监管。每当成功诱骗一名“猪仔”进入园区,中介可获得以USDT支付的佣金。这种加密货币与美元挂钩,已成为诈骗、走私、洗钱等黑市交易的主要支付方式。

部分人自愿入行 偷渡东南亚“赚大钱”

尽管许多“猪仔”是受骗入园,但也有一部分人主动参与诈骗。研究团队访谈发现,有些诈骗园区的从业者是受同乡引荐,以“合伙创业”方式自愿入行,甚至缴纳本金给园区老板,共同经营诈骗公司。

福建福清人小杰(化名)在2019年跟随同乡非法偷渡至缅甸苗瓦迪,从事网络诈骗及赌场经营。他们最初尝试从云南偷渡未果,最终透过“黑车”成功入境。在苗瓦迪园区遭扫荡后,小杰和同乡又转移至缅甸当阳地区,继续诈骗活动。

诈骗园区生活条件悬殊

受访者透露,不同园区的生活条件差异极大。部分诈骗园区环境恶劣,宿舍简陋、地下排水设施不足,甚至曾发生洪灾,部分受困者趁机逃出园区。

劝返难度高 真假“猪仔”难辨

中国政府已掌握部分诈骗从业者名单,并劝返他们回国。然而,部分人因害怕回国后被判刑而拒绝返乡。由于多数从业者是自愿参与诈骗,执法单位如何界定真正的受害者,成为打击跨国诈骗的难题。

诈骗集团的手法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简单诱骗,发展成环环相扣的黑产链条。面对这些隐秘而庞大的犯罪网络,各国执法机构仍面临巨大挑战。

上一则新闻流感疫苗告急 跨州接种成趋势
下一侧新闻姚子羚没预料到李施嬅分手 但单身也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