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家庭医学科医生陈昱彰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60多岁女性患者在他的建议下,进行了低剂量肺部CT扫描,结果发现早期的肺癌。她告诉她的朋友们,大家也跟进做了检查,最终又发现了另一例2期肺癌。尽管其中一位朋友非常抗拒检查,但最终因肺癌离世。陈医师建议,即便不是高风险群体,50岁以上的人也可以考虑自费进行低剂量肺部CT检查,因为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陈医师在接受《中时新闻网》采访时表示,这位60多岁女性患者一直是三高控制良好、定期就诊的病人。多年前,她曾向陈医师询问还可以为健康做些什么,陈医师建议她尝试地中海饮食、保持运动,并自费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低剂量肺部CT、胃镜和大肠镜检查。

虽然这位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未完全严格遵循,但凭借自身的经济能力,她选择自费做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肺部出现了一个异常的肿块,经过手术后确认是1期肺癌。她告诉她的朋友们,几位朋友也随即进行了检查,结果又发现了一例2期肺癌患者。陈医师表示,幸运的是,这位女性及时检查并采取了治疗措施,挽救了自己和朋友的生命。

陈医师还提到,最近在某个健康检查中心,他遇到过两位因低剂量肺部CT检查发现肺癌的患者,尽管他们的胸部X光检查正常。陈医师认为,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每个人都应当进行低剂量肺部CT检查。他还提到,去年因肺癌去世的著名音乐家刘家昌,正是因为发现脖子肿块才就医,但不到一年便不幸离世。

陈医师强调,许多人会问“为什么没有抽烟的人也会得肺癌?”实际上,肺癌是台湾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癌症,其次是大肠癌和肝癌。随着人们的寿命延长,癌症的发病率也相应提高,因为早死的人无法得癌症。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健康的寿命差异越来越小,真正的区别在于健康地活到老,还是躺在床上度过余生。

为了保持健康,陈医师建议关注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比如二手烟、三手烟、空气污染(如PM2.5、汽车废气等)、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烧香等)以及遗传基因等。至于肺癌的预防,陈医师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远离烟草,吸烟可缩短15年的寿命,戒烟后寿命会逐渐恢复;第二,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做饭时开启抽油烟机,安装热交换器或空气净化器,注意空气质量;第三,定期筛查。对于非高风险群体,建议考虑自费进行低剂量肺部CT检查,因为早期肺癌往往无明显症状,早期发现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陈医师自己从35岁开始定期检查,普通人建议从50岁开始检查;有家族史等高风险群体,可以使用公共卫生资源进行筛查。

上一则新闻特朗普爱上玩“关税战” 一切要从日本说起
下一侧新闻大S生前“最后遗愿”实现 粉丝哭:你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