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仍存在对改信伊斯兰教的误解,许多人以为信仰伊斯兰后必须 改变母语、姓名,甚至放弃原有的文化。对此,希达亚(Hidayah)中心基金会砂分会顾问娜茜达阿都拉陈玉娇 澄清,这些观念是错误的。

她强调,华裔穆斯林依然是华人,伊班籍穆斯林仍然是伊班人,宗教信仰的改变不会影响个人的族群身份、语言或文化习俗。只要这些习俗不违背伊斯兰教义,仍然可以遵循,例如在饮食方面确保清真(Halal),在服装上保持端庄得体。

新春佳节:团结、和谐与尊重的象征

今日上午,希达亚中心基金会于古达路 Big Mama Kitchen 举办2025年农历新年团圆聚会,活动丰富多彩,包括 燃放鞭炮、舞狮表演、播放文化影片《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福气》、颁发纪念礼篮及新春聚餐 等等。

娜茜达阿都拉陈玉娇表示,农历新年不仅是一项传统节庆,更象征着团结、和谐、尊重与友爱。华人新年有许多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传统,例如 互赠红柑、派发红包,这些习俗不仅传递祝福,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善意。

多元文化社会的真实写照

此次新春团圆聚会吸引了 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民间团体代表 共同参与,展现出砂拉越社会的 多元文化特色与和谐精神

她提到,希达亚中心基金会自2010年起,便在雪兰莪举办类似的新春活动,而砂拉越的首次新春团圆聚会则是在2014年于诗巫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彼此的情谊,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同时提醒大家珍惜彼此、互相尊重,共同塑造一个更和谐美好的社会。”

这场新春聚会不仅是一场庆祝活动,更是一个 文化包容与团结的象征,让不同族群的人们在喜庆的氛围中 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为多元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则新闻诗巫大伯公庙元宵活动 让民众借财借龟
下一侧新闻涉嫌参与持械团伙抢劫 诗巫男被控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