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长拉菲兹近日表示,马来西亚有望在2027年或2028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他认为,只要经济增长维持在4%至5%,令吉兑美元回升至4.20,国家即可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然而,这番言论不仅未能引起期待,反而再次激起民众对政治人物“画大饼”的质疑。

“宏愿”不断 但现实仍是发展中国家

早在1991年,时任首相马哈迪就提出“2020年宏愿”,目标是让大马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然而,2020年过去了,大马依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这一愿景最终未能实现。如今,拉菲兹提出新的2027年目标,是否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另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大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仍与高收入门槛相差2035美元(约9594令吉)。要在短短几年内弥补这道鸿沟,仅靠经济增长和汇率升值恐怕难以实现。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成长并不一定能直接提升人民的实际收入,如果工资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人民依然难以享受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汇率、美好愿景与现实差距

拉菲兹指出,大马若要达成高收入国目标,令吉兑美元需回升至4.20。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这一门槛应是4.70兑1美元,而非4.20。两者数据存在明显矛盾,让人质疑部长的计算依据是否站得住脚。

更何况,目前全球经济局势不稳,加上马来西亚本身的经济结构问题,令吉回升至4.20并非易事。过去几年,令吉持续贬值,而政府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要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难度极高。

工资水平与人才流失 高收入目标恐成空谈

即便汇率回升,人民的实际收入是否符合发达国家水平,仍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2024年6月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全国月薪中位数仅为2745令吉,其中吉隆坡最高,也不过3982令吉。然而,多个州属的中位薪资甚至低于2000令吉,例如吉打(1900令吉)、沙巴(1864令吉)、玻璃市(1682令吉)和吉兰丹(1645令吉)。这样的工资水平,与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人才外流问题也不容忽视。拉菲兹提到,第13大马计划(RMK13)将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以配合高收入经济领域的需求。然而,现实是,国内高技能人才流失情况持续加剧,许多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限,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也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情况下,即便经济增长,是否能真正带动高收入行业的发展,仍是未知数。

从2020年到2027年:人民需要的不只是口号

从“2020年宏愿”到“2027年发达国家目标”,再到世界银行预测的2030年高收入国愿景,马来西亚政府不断提出新目标,但至今仍未实现。宏愿再美好,若缺乏扎实的政策支撑,最终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人民需要的不是一再被包装的新愿景,而是切实可行的政策与行动。与其继续天马行空地描绘宏伟蓝图,不如脚踏实地,优先解决经济结构问题,稳定令吉,提升民众收入,让每个马来西亚人都能真正享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止步于政治人物口中的“美好未来”。

上一则新闻选前承诺与现实的落差 安华话说太满终“打脸”
下一侧新闻状态良好气色红润 大S与具俊晔最后合影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