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农历新年,各大商界组织都会举办新春团拜或联欢活动,并邀请政界领袖出席。这类场合不仅能体现政府对企业界的支持,也为领导人提供平台,向业界传达政策方向,争取认同。然而,今年的中总新春午宴却因首相安华的一番言论,引发华社广泛讨论。
电费调涨言论掀争议
2月3日,安华在新春联欢午宴上以财政部长身份致辞时,明确表示今年下半年电费势必上调。这番话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反弹,许多网民批评政府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却进一步加重企业和民众的负担。
安华随后补充,政府必须通过向企业征收一定税收,以加强教育、扶贫、改善公共设施和医疗服务。他反问道:“如果不这样做,政府该如何筹集资金推动这些重要项目?”换句话说,提高工业用户电费和税收,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以支撑社会发展和援助弱势群体。
人民的不满:选前承诺与现实的矛盾
尽管安华的逻辑不难理解,但许多民众对他的“涨价论”依然感到失望,主要原因是他在竞选期间的承诺与现在的施政方针形成鲜明对比。
回顾2022年大选前,安华曾在吉隆坡拿督瑟鲁花园的一场政治讲座上,高调批评前首相慕尤丁和依斯迈沙比里治理无方,导致物价飙升,并向选民保证:“换成安华当首相,物价就会下跌。”当时,他还强调自己若成功执政,将放弃薪资,并要求部长减薪,以展现政府的廉洁和对人民的承担。这番言论当时赢得了满堂喝彩,也成为他竞选的卖点之一。
现实考验:政府治理的务实转向
如今,安华坐上首相宝座后,显然意识到治国远比选前宣传复杂。即使首相办公室在当天晚间紧急发声明,强调即将调整的电费不会对商界造成不利影响,依然难以平息民间的不满。
这场风波再次印证了一个政治现实:政客为了迎合选民情绪,往往在竞选时作出理想化承诺,然而真正进入执政体系后,就不得不面对财政压力与政策执行的挑战。安华“涨价论”之所以引发争议,正是因为它与选前的承诺形成对比,提醒着选民,政治口号与现实施政之间,往往存在难以弥补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