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漫长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与困境,陷入情绪的低谷。当此时,哭泣常常成为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而它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不过,适度的哭泣可以调节压力,但若哭泣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瑜伽来放松身心。瑜伽老师 Katie 在授课时,不仅会细心地教导学员动作,还会时刻提醒大家调节呼吸。在舒缓的氛围里,学员们专注于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不仅能让身体得到充分伸展,思绪也能逐渐平静下来。Katie 老师观察到,许多学生来上瑜伽课,就是希望能在调整身体姿态的同时,减轻压力与焦虑。在这个容易分心的时代,这样专注的时刻显得尤为珍贵,人们能借此与自己深入对话,当日常变得急躁时,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就能获得更为平静的心情。专注当下、宁静内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而常见的情绪宣泄方式 —— 哭泣,同样也有助于调节 “压力激素”。
心理咨询师陈冠儒指出,哭泣本身能够帮助我们排放一些与压力相关的激素,它也是情绪流动的良好体现。有时,通过哭泣,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心身医学诊所主治医师姚佳宜也提到,从生理角度来看,有研究指出,像催产素或者脑内啡这些激素的分泌似乎与哭泣存在一定关联,虽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证据并非十分直接,但哭泣可以调节压力这一说法确实存在,只不过并非总是如此。
当我们处于低潮、感到难过时,哭泣是一种促进心理复原的途径,它能释放压力,让我们更快地恢复正常状态。同时,哭泣还能激发旁人的同理心与支持行为,如果此时得到的是鼓励和关怀,将更有助于情感上的连接与支持。然而,哭泣并非万能的解决之道。姚佳宜医师分享了三个初步分辨哭泣是否为正常情绪反应的方向:首先是看哭泣是否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其次是关注哭泣持续的时间,是一天中仅偶尔哭五到十分钟,还是几乎持续一整天,并且连续每天如此超过两周,若是后者,就需要看医生了;第三点是观察这个人是否还能感受到正面的情绪。
过度悲伤且长时间哭泣,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为了避免无止境的负面情绪延续,我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活动。除了心理咨询,一些诊所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如艺术相关、戏剧相关以及正念练习等,旨在帮助人们培养长期的情绪管理方法,增强心理韧性,最终达到心灵的平衡。陈冠儒咨询师还建议,很多人长时间待在家中躺着,处于单调的环境里,独自一人时心情容易被放大。运动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此外,书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书写可以梳理出那些真正让自己难以释怀的事情。
每个人放松减压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调节压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学会正确地释放压力,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