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坚信自己对孩子一视同仁,但科学研究揭示了不同的事实。1月16日发表在《心理学公报》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往往对女儿比对儿子更好,同时,个性随和、尽责的孩子也更受青睐。
父母的偏爱体现在互动方式
据科学新闻网站《Science Alert》报道,该研究分析了30项涉及近2万名受试者的调查,发现父母的“偏心”并不在于爱的多少,而是体现在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上。
研究合著者、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家庭生活学院副教授詹森解释:“这并不是说父母更爱某个孩子,而是他们可能对其中一个孩子更亲昵,或与另一个孩子发生更多冲突,甚至花更多时间陪伴某个孩子。”
受宠孩子通常心理状态较佳
过往研究表明,较受父母偏爱的孩子在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家庭关系方面通常表现较好,而较不受青睐的孩子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詹森指出:“如果孩子能理解父母为何区别对待,并认为理由合理,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例如,当年幼的孩子需要更多课业辅导时,年长的孩子若能理解这一点,往往较能释怀。
研究方法与关键发现
该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家庭观察等方式,收集了19,469名受试者的家庭互动数据,其中约67%来自美国,其余来自西欧和加拿大。研究分析了出生顺序、性别、性格特质(如外向性、亲和力、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从亲子互动、金钱花费、管教严格程度等方面衡量父母的差别待遇。
结果显示,相较于儿子,父母通常对女儿态度更温和,而个性随和、尽责的孩子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偏爱。研究团队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较为配合,使教养过程更加顺利。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研究人员提醒,由于大部分受试者来自北美和西欧的白人家庭,这一发现未必适用于所有族群或文化。詹森表示:“我希望父母能借鉴我们的研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差别对待,并努力确保这些区别是公平的,同时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原因。”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行更多跨文化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态度,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