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1 日签署行政命令,自美东时间 4 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尽管如此,分析师认为,中国并不畏惧此举,并已做好坚定反制的准备,同时认为两国仍可能存在回旋余地。

白宫:关税是打击非法芬太尼流入美国的措施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项新关税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 25% 关税的决定同步宣布。白宫发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此举是针对「非法芬太尼来自这些国家,并流入美国,导致数以千万计美国人死亡」的必要应对措施。白宫强调,这些关税将持续实施,直到美国在遏制非法毒品及移民流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分析:关税比预期低 中方反制措施将有针对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助理教授骆明辉(Dylan Loh)指出,相较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更高税率,此次 10% 的加征幅度已「显著降低」。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一度扬言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 60% 关税。

他分析称,中方政府早已制定应对策略,例如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但预计这些措施不会过于激进。「我认为,中国的反制手段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避免引发特朗普更严厉的惩罚性措施。」他补充道,市场已经将关税因素纳入考量,北京对此也早有预料,因此美中关系不会因此受到重大冲击。

专家:特朗普更成熟 但中国也已非昔日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中国对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早有准备,「这只是时间问题」。他指出,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重点在于美中贸易逆差,而如今他似乎正借关税来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王义桅进一步表示,特朗普「现在更有权力,也更成熟」,但中国也已不同于八年前。美国无法轻易撼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一定会坚决回应。他强调,中国已将稀土等美国高度依赖的产业纳入考量,并制定应急计划。虽然美国正尝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这一过程需要高昂成本和较长时间,或许正是中方战略的一部分。

他还指出,中国经济相对自给自足,能降低关税带来的影响,而关税反而会在美国引发通胀,冲击消费市场,进而影响美国经济。

美中关系仍存谈判空间

尽管美中贸易紧张持续,王义桅认为,两国关系仍有改善的迹象,「短期内似乎不会恶化到极端程度」。他强调,美中仍有共同利益,例如在俄乌战争等议题上,北京可能与特朗普合作。「从长远来看,美中关系确实面临结构性挑战,但特朗普的执政方式,反而可能为中美谈判提供一定空间。」

上一则新闻DeepSeek全能AI 从算命到炒股设计新玩法
下一侧新闻电召车失控撞防撞墩 男女乘客受伤痛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