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每个月收入五位数,却总是月光族,甚至负债累累?他们看似生活优渥,出入高档场所,开豪车、住高端住宅区,旅行就选欧洲十日游,但一旦工作停滞或遇上经济危机(如疫情),立刻陷入财务窘境,甚至需要债务重组

这群人的共同点在于:收入与支出严重不成比例。虽然薪水不低,但他们习惯了精致奢华的物质生活,长期以中等收入追逐顶端消费,结果就是——工作多年,却没有积蓄,反而债务缠身

谁是“新穷人”?看似富有,却脆弱不堪

这类人被称为“新穷人”(New Poor)。他们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贫困阶级,而是收入介于M40或以上的群体,但因长期透支消费,经济状况实际上并不稳定。

“新穷人”一词源自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指的是“有缺陷的消费者”(Flawed Consumer)。这些人在消费社会中,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但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最终被消费主义“绑架”,一生都在为物质而劳碌奔波。

从传统节俭到超前消费:物质社会的陷阱

过去,人们收入不高,但也能养活一家人,物质欲望不大,一年到头可能只有春节才会置办新衣、吃一顿好的。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模式彻底改变。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人们更容易被奢华生活方式影响,于是许多原本收入不俗的上班族,也陷入了“看似风光、实则囊中羞涩”的怪圈。

如今,许多外表光鲜的白领,住高端公寓、开豪车、频繁出国旅行,表面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可能背负着上百万债务。他们的生活压力极大,不敢生病、不敢辞职,甚至不敢停下一刻,因为一旦遇上经济动荡,如疫情冲击,就可能难以维持现有生活,甚至需要债务重组。

“新穷人”现象的根源:高消费,低财商

为何越来越多人掉入“新穷人”的陷阱?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理财的核心,也没有节俭储蓄的观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疫情期间政府开放公积金1万令吉特别提款时,各收入阶层都蜂拥申请。对于真正有需求的人来说,这笔钱或许是救命稻草,但如果仅仅是抱着“能拿就拿”的心态,甚至把钱投进股市“搏一把”,最后可能血本无归。

如何摆脱“新穷人”困境?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被身边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当“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作祟时,我们就会掉入盲目消费的陷阱新穷人的本质,不是收入不够,而是消费习惯出了问题

💡 想摆脱“新穷人”命运,你需要做到:

减少攀比,量入为出 —— 不要为了炫耀而消费,真正的富裕来自资产,而非表面的奢华。
储蓄优先,强制存钱 —— 建立至少6个月的应急金,不让突发状况击垮你的生活。
投资自己,提升财商 —— 与其花钱买奢侈品,不如投资学习,提高赚钱能力。
避免超前消费 —— 信用卡、贷款可以助力生活,但过度使用会让你陷入债务循环。
建立长期财务规划 —— 设定储蓄、投资与退休目标,让钱真正为你工作。

真正的富裕,是不被物质绑架

生活是自己的,不要让消费主义控制你。 赚钱不易,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财富,让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与自由度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避免成为“新穷人”,更不要等到年老才发现,自己已然成为“下流老人”。从今天开始,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摆脱被物质束缚的命运,让自己真正实现财务自由。 💡💰

上一则新闻为何越来越多人 不外食而选择在家煮?
下一侧新闻水灾阴影笼罩新年 砂拉越防洪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