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将迎来农历蛇年,但未来五年将不会有“大年三十”。
这意味着,在“大年二十九”之后,将直接进入大年初一,而“大年三十”将要等到2030年才能再度出现。这一现象与中国农历的计算规则密切相关。
在去年,即2024年农历龙年的除夕,2月9日成为了近几年最后一次的大年三十。从2025年到2029年,连续五年将没有大年三十,这些年份的大年二十九分别是: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以及2029年2月12日。农历的安排与月亮的阴晴圆缺周期紧密相关,所依据的是“朔望月周期”。
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从地球上看,月亮呈现不同的相位。当月球与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时,地球上无法看到月亮,这一时刻称为“朔”,也是农历月的第一天。
每一个农历月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共计约29.53天,但由于朔望月的周期并非固定,最短可为29.27天,最长为29.82天。因此,农历月分为大小月,30天为大月,29天为小月。
如果农历的腊月正好为小月,那么大年三十将会“消失”,直接进入大年初一。王科超补充道,尽管每年都有出现“大年三十”的情况,但由于农历月的安排与公历月不同,偶尔会出现连续两个月是小月或大月的情况,因此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也属于正常现象,尽管这种情况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