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停火协议,并释放部分人质。对此,马来西亚政府表示欢迎。然而,无论是外交部的正式声明还是首相安华的个人发文,两者在措辞和立场上各具特色,不仅展现了不同的外交策略,也蕴藏着深远的政治意图。

外交部声明:审慎中立的官方立场

大马自由撰稿人李政豪认为,外交部的声明延续了马来西亚一贯的官方立场,再次重申支持“以1967年前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两国方案。这份声明以冷静克制的语言,表达了对加沙局势的忧虑以及继续提供人道援助的意愿。

作为当前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立场,因此声明中刻意避免情绪化表达,力求维护区域中立性。这种谨慎态度既符合国际外交惯例,也旨在避免引发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争议。

安华发文:感性与政治的交融

与外交部声明形成对比,首相安华的个人发文更显鲜明个性。他不仅肯定了停火协议的成效,还着重提及冲突带来的惨烈伤亡,并呼吁国际社会肩负起道义与司法责任。

安华的言辞充满感性色彩,既是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公开支持,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穆斯林世界领导者的国际形象。他在发文中特别点名感谢尚未履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主张加强与日本合作推进加沙重建。这种点名式的感谢不仅突出了他的外交意图,也展示了他对国际政局的灵活掌控。

对特朗普与日本的感谢:现实与示好之间

安华对特朗普的感谢颇具争议。特朗普尚未正式履职,他对中东和平的实际贡献尚难以评估。而美国在停火协议中的调停,更多归功于拜登政府的外交团队。这种对特朗普的褒扬,更像是安华在为未来美马关系埋下伏笔,试图借此示好,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美方政策压力。

相比之下,安华对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感谢显得更为合理。日本在冲突期间通过“海上走廊”计划提供了巨额人道援助,并以其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国际救援作出贡献。若日本能进一步参与加沙重建,将在资金和技术层面为当地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角色的缺席:值得反思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外交部声明还是安华发文,都未提及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角色。然而,中国长期以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多边合作机制,为巴以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2024年中国促成了法塔赫与哈马斯签署《北京宣言》,为巴勒斯坦内部和解打下基础。

安华在去年访华时曾高度评价中国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但此次却对中国在中东和平中的作用只字未提。这一选择或许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考量,试图在美国压力下维持微妙平衡。然而,这种刻意淡化中国贡献的做法,可能损害马中在伊斯兰世界及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潜力。

外交表态背后的深意

马来西亚对以巴停火协议的两份表态,既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回应,也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考量。外交部声明的审慎与中立,为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国提供了稳健的外交基础,而安华的感性发文,则通过彰显个人风格与政治宣示,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形象。

然而,在未来的外交实践中,如何平衡对不同国际力量的态度,同时维护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将是安华政府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忽视中国对中东和平的贡献,可能会错失深化合作的契机,而对特朗普的过早示好,则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在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大国博弈中谋求最佳战略平衡,将是马来西亚外交的长期课题。

上一则新闻借来的钱是他人对你的信任 不还恐引来负面后果
下一侧新闻监狱有那么多人受苦 为何安华只“同情”纳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