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内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于1月19日发表文章,评论美国前总统拜登卸任前因“良心”理由为37名联邦死囚减刑的决定,其中包括恶名昭彰的儿童杀手。尚穆根强调,政策制定应优先考虑公众利益,而非个人感受,并以新加坡毒品犯罪的实例说明死刑的重要性,称严格执行死刑“挽救了数千人”。
拜登减刑争议:良心与法律的冲突
尚穆根的评论源于《华尔街日报》对拜登减刑决定的批评。拜登在2024年12月23日宣布,为40名联邦死囚中的37人减刑,将死刑改为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理由是“良心”指引他相信联邦政府应停止执行死刑。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因为获减刑的死囚中包括5名儿童杀手,其中一名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阿维拉-托雷斯(Jorge Avila-Torrez)。托雷斯因性侵并杀害两名女童及谋杀一名海军军官而被定罪。
《华尔街日报》质疑拜登的决定缺乏一致性,并指出其他死囚,包括匹兹堡犹太会堂枪击案和南卡罗来纳州教堂枪击案的凶手,未被纳入减刑范围。该报认为,拜登的行为反映了“个人良心凌驾于法律之上”,而被减刑的死囚均经过完整的司法程序。
新加坡的立场:公众利益优先
尚穆根在文章中指出,新加坡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始终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他表示,虽然个人信念会影响政策制定,但最终的决策应有利于整体社会,而非仅基于个人感受。他重申,“在公共政策上必须保持理性,清楚评估政策的后果。”
死刑与毒品犯罪:挽救生命的手段
以毒品犯罪为例,尚穆根强调,新加坡严格执行死刑的政策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他提到,1990年代新加坡每年逮捕超过6000名毒贩,而目前这一数字已减少一半,降至约3000人。这一变化发生在全球毒品供应激增、社会对毒品态度宽松的背景下。他认为,死刑的威慑作用拯救了无数生命,包括潜在吸毒者、毒品犯罪受害者及其家人。
尚穆根直言,废除死刑可能会挽救毒贩的性命,但会助长毒品交易,导致更多无辜生命,尤其是年轻孩童的死亡。他强调:“我们的强硬政策挽救了数千人。”
个人感受与政策决策
尚穆根最后反问是否应该废除死刑,并明确表示,政策制定者必须将个人感受搁置一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众。他认为,如果因政策变动导致更多无辜生命逝去,政府将难以自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即使这可能与个人情感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