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中国演员王星在泰国旅游时被绑架至缅甸电诈园区的消息震惊了无数人。他原本满怀期待地踏上旅途,却被绑匪掳走,手脚被捆、眼睛被蒙,醒来时已身处缅甸的电诈园区。这一刻,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他被强迫参与电信诈骗,不服从就遭到殴打和虐待,甚至险些丧命。幸运的是,最终他被成功解救,但这起事件令人不寒而栗,同时也揭露了东南亚电诈集团的部分真相。
在这些电诈园区,中文俨然成了“犯罪语言”。诈骗的目标是中国人,手段则是用中文对中国人行骗,这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惯例”。曾几何时,中文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星语言,是无数人学习的“未来工具”;如今,在电诈集团的视角中,说中文反而成了一种“危险标志”。说得越流利,你就越“值钱”。更糟糕的是,许多受过中文教育的马来西亚年轻人也成为了电诈集团眼中的“二级商品”。
为什么电诈集团专挑中国人下手?原因很简单:人口众多、市场庞大,且经济实力吸引力大,而更重要的是,中文贯穿了他们的整个诈骗流程。从电话中的亲切问候到AI生成的逼真声音,所有环节都建立在对中文的熟练掌握之上。诈骗者甚至编写了专门的“语言剧本”:用甜言蜜语编织情感陷阱,用伪装的专业术语冒充银行客服,用惶恐的语气让受害者陷入慌乱。一句“您好,您的账户出现异常”,已经让无数人掉入圈套。
在这些电诈园区,中文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沟通工具,而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割下的是“韭菜”的信任与金钱。而只要你会说中文,无论是受害者还是被迫参与诈骗的“员工”,都自带“目标光环”。
讽刺的是,许多电诈园区的“员工”原本也是受害者。他们可能被虚假的高薪广告骗来,或是在东南亚旅行时遭到绑架。一旦落入园区,他们便会经历非人的暴力“培训”。不服从者会被吊起来打,试图逃跑者甚至会被虐杀。在恐惧和绝望的压迫下,许多人最终选择妥协,沦为诈骗链条中的一环。
这些“员工”每天拨打无数诈骗电话,欺骗毫不知情的同胞。然而在电诈集团头目眼中,他们不过是随时可以替换的工具。如果不合作,头目可能会威胁受害者家属支付赎金,若家属无力支付,最惨的后果可能是被摘取器官出售。
从这场骗局中,我们也需要反思自身的安全意识。出国旅行时,如果在东南亚遇到陌生人用中文问路,也许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装作听不懂,用当地语言回应一句:“Sawadee Kha(你好)”或者“Apa Khabar(你好吗)”。或许此刻,“不会说中文”反而能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