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是送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华小?为什么欧美的孩子通常表现得更自信?如果选择国际学校,孩子或许会变得更自信,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选择华小,则可能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传统美德。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谈自信心这件事。
一个美国朋友,曾经中学时几乎所有科目都不及格,唯独数学不错。他的父母决定让他加强数学,而其他科目则由他自己决定是否补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往往因为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自信心。
在欧美的教育中,父母和教育者通常会先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着重培养这些领域。即使孩子在其他科目上表现不佳,父母也会接受并且鼓励孩子:“没关系,你的数学很好!”这样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提升自信。
相对而言,在亚洲的文化中,我们习惯先看到孩子的缺点。比如,如果孩子的所有科目都不及格,只有英语好,我们的做法往往是让孩子补习其他科目,唯独英语不补。即便孩子在某科拿了很高的分数,我们也会问:“怎么没有拿满分?”我们总是倾向于想办法弥补孩子的不足,而非着重他们的强项。
然而,无论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都没有对错之分。尤其是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孩子在所有领域都做到出色?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张宝幼老师曾在她的自传中提到,并且多次提醒教育者和父母,要将焦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将他们的弱项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
比如,孩子不会做账,就可以请会计师帮忙;不会设计,可以找设计师;不会写作,可以请文案师。而我们自己则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提升,强化自己的专业,这样自信心也会自然地增强。
科学育儿理论中提到,父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潜力。在孩子的0-6岁黄金期,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现并培养天赋,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全能的人。我们应该把70%的时间用于培养孩子的天赋,剩下的30%可以让他们稍微接触其他领域,而不是将所有时间平均分配。
如果期待某个孩子在所有领域都很强,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正如如果我期待自己成为会计师或律师,我可能会觉得人生一片黑暗,但如果我专注于教育和写作,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无论是选择国际学校还是华小,最重要的是大人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发现并培养他们的天赋。不要再期待老虎吃草,鱼儿飞天,大象赛跑。让孩子活在自己的特长领域,才能收获真正的自信与快乐。育儿的关键并不复杂,首先要了解自己和孩子,尊重他们的天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成长。